缺血性卒中

作者:Andrei V. Alexandrov, MD,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Health Science Center;
Balaji Krishnaiah, MD,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Health Science Center
已审核/已修订 6月 2023 | 修改的 8月 2023
浏览专业版
小知识

缺血性卒中是由于脑血流减少或脑供氧不足造成的脑组织死亡(脑梗死)。

  • 缺血性中风通常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栓和/或脂肪沉积阻塞脑部动脉而导致的。

  • 症状突然发生,可能会出现身体一侧的肌无力、瘫痪、感觉异常或麻木、言语障碍、思维混乱、视物障碍、头晕、失去平衡或不协调。

  • 诊断通常依靠临床症状及体格检查和脑部成像结果。

  • 进行其他影像学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和血液检查以确定中风的原因。

  • 治疗可能包括溶栓药物或减少血栓形成的药物、及从体内清除血块的手术,以及随后的康复训练。

  • 几乎1/3的患者中风后能彻底康复或是恢复大多数的功能。

  • 预防性措施包括控制危险因素、使用减少血栓形成的药物,以及有时还需要通过手术或血管成形术,让堵塞动脉再通。

(另请参见中风概述

缺血性卒中的原因

缺血性中风通常是由向脑部供血的动脉阻塞引起的,最常见的是颈内动脉的一个分支。结果,脑细胞失去了血液供应。大多数脑细胞在失去供血 4.5 小时后就会死亡。

脑部血供

大脑血液供应的两套动脉系统:

  • 颈内动脉,从心脏沿颈前部供血

  • 椎动脉,从心脏沿颈后部供血

椎动脉在颅内合并形成基底动脉(头后部)。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分为多个分支,包括脑动脉。一些血管形成了Willis环,连接脑部的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Willis环发出血管分支就像交通网络通路。这些分支携带着血液流向脑部的每个部分。

当供应脑部的大动脉堵塞了,有些人并没有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但有些同样堵塞的患者可出现大面积缺血性中风。原因是什么? 部分的原因是因为侧支动脉。侧支动脉在不同的动脉之间起连接作用。这些侧支动脉包括Willis环和各个分支血管的连接血管。有些人天生就有发达的侧支动脉,能防止其中风,当一根血管阻塞了,侧支动脉可继续供血,有时就避免了中风的发生。有些人天生侧支动脉不发达,可能无法给受累的脑区提供足够的血液,从而导致中风。

机体也能通过生长新的动脉防止中风。当堵塞缓慢逐渐形成时(如同动脉粥样硬化),新动脉可能会及时生长,以保持受累脑区的供血,从而防止中风。如果中风已经发生,新生的血管能帮助阻止再次的中风事件(当时已经造成的损害是不能逆转的)。

常见原因

通常,堵塞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栓(血栓形成)或脂肪沉积物(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这些血管堵塞的发生方式有:

  • 原位血栓形成: 动脉壁上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会不断累积脂肪物质,并逐渐长大,最终堵塞动脉。即使动脉未完全堵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也会使动脉变窄,减缓血流通过,如同受阻的管道使水流放缓。血流减慢更容易凝血。足够大的血栓则会阻塞狭窄的动脉供血,从而使该动脉供血区的脑细胞死亡。或者如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裂开(破裂),其中的物质会引发血栓的形成,堵塞动脉(见图动脉粥样硬化是如何发生的)。

  • 血栓栓子在脑部的动脉之间移行: 动脉壁上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血栓可能脱落,随血流移行(成为血栓栓子)。然后,栓塞可能留在脑部供血的动脉内,堵塞血流。栓子可阻塞颅内供血动脉并阻断其局部血液供应(栓塞是指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内物质随血流迁移所致局部血流中断)。栓塞在已经存在脂肪沉积所致狭窄的局部供血动脉更易发生。

  • 通过在心脏和脑间迁移: 血栓可能在心腔内或心瓣膜(尤其是人工瓣膜和因心内膜炎而损伤的瓣膜)上形成。这些凝块可能会脱落,变成栓子移动,并阻塞脑部动脉。这种血栓引起的中风在最近接受心脏手术、心脏病发作、心脏瓣膜疾病或心律异常(心律失常)的人群中最为常见,尤其是称为心房颤动的快速、不规则心律。

脑部动脉血栓并非都能造成中风。如果血栓在小于15–30分钟内自行溶解,脑细胞不会死亡,患者的症状消失。此类事件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如果动脉逐渐变窄,其他动脉(称作侧支动脉—见图脑的血供)有时会扩大,以向正常情况下由受阻动脉供血的脑区供血。因此,如果血栓出现在已形成侧支动脉的动脉内,患者可能没有症状。

缺血性中风最常见的病因可分为

  • 隐源性中风

  • 栓塞性中风

  • 腔隙性脑梗死

  • 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第四大常见病因)

阻塞和血栓:缺血性卒中的原因

当脑供血动脉阻塞或动脉内有栓子时,可发生缺血性卒中。动脉阻塞也可能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脂肪沉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粥样斑)所致。颈动脉,特别是颈内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常见部位。

动脉也可能会被血栓阻塞(栓塞)。血栓可能会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形成。动脉内血栓也可能在心脏病人的心脏中形成。血栓的一部分可破裂,并随血流移行(栓子)。然后,栓子可能造成脑动脉供血中断,如阻塞任一脑部动脉。

隐源性中风

中风在经过全面评估后未发现明确原因时,被分类为隐源性中风。

栓塞性中风

心脏内可形成血栓,尤其是有以下症状或曾有过以下症状的人:

这些血栓的小碎片会脱落并流入脑部较小的动脉(栓子)。

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微小的缺血性脑中风,通常不超过大约三分之一英寸(1厘米)。腔隙性脑梗死是指任一脑深层小动脉堵塞,原因是小动脉的部分动脉壁被破坏,并被脂肪和结缔组织的混合物替代(一种称作脂质透明性病变的疾病),从而导致堵塞。脂质透明性病变与动脉粥样硬化不同,但两种疾病都可造成动脉堵塞。

当沉积在动脉中的微小脂肪物质(粥样斑块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并进入脑部较小的动脉时,也会发生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常见于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控制不良的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只造成局部很少的脑组织损伤,通常预后良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出现许多小腔隙性脑梗死并导致问题,包括思维和其他精神功能问题(认知障碍)。

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在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在大动脉壁上,例如给大脑供血的动脉(脑动脉)。

斑块可逐渐增大,导致动脉狭窄。因此,动脉供血的组织可能得不到足够的血液和氧气。斑块往往会裂开(破裂)。然后,斑块内的物质进入血流中。这些物质会触发血栓形成(称为血栓)。这些血栓会突然阻塞通过动脉的所有血流。有时,血栓脱落,流经血流,阻塞为脑部供血的动脉(称为栓子)。血栓和栓子均可通过阻断脑部某部位的血液供应引起中风。

其他病因

除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以外,多种疾病也可诱发或加重血栓形成,增加血栓阻塞血流的风险。它们包括:

任何可导致脑部血流量减少的疾病均可导致缺血性中风。例如:

  • 如果血管炎症(血管炎)或感染(如单纯疱疹脑膜炎梅毒)使脑供血血管变窄,则可能会发生缺血性中风。

  • 在心房颤动时,心脏不能正常收缩,血液可能停滞和凝结。血栓可能脱落,然后进入脑部动脉,并阻塞动脉。

  • 有时,将血液输送到脑部的各层动脉壁(如颈部动脉)彼此分离(称为夹层),并干扰流向脑部的血流。

  • 偏头痛或可卡因、安非他命等药物可使脑动脉痉挛,可造成脑部供血血管狭窄,并最终导致中风。

罕见的情况下,中风由全身血流减少所致,如身体大量失血、严重脱水或严重低血压。这种类型的中风通常发生在供应脑部的动脉狭窄但之前未引起任何症状且未检测到时。

有时,缺血性中风发生在脑血流供应充足,但血液中氧气不足的情况。降低血液含氧量的疾病包括红细胞严重缺乏(贫血)、窒息和一氧化碳中毒。通常上述情况下发生的脑损伤范围比较大(弥漫性脑损伤),并导致昏迷。

有时腿部静脉中的血栓(深静脉血栓形成)或罕见情况下腿部骨折骨髓中的小块脂肪会进入血流。通常,这些血栓和脂肪块会进入心脏,阻塞肺部的动脉(称为肺栓塞)。但一些患者在左右上心腔间有异常开口(称作卵圆孔未闭)。这些患者的血栓和脂肪块可能会穿过卵圆孔,并因此绕过肺部进入主动脉(体内最大的动脉)。如果它们移行到脑部动脉,可造成中风。

风险因素

缺血性中风的一些风险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或改变,例如,通过治疗增加风险的疾病。

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可改变危险因素

无法改变的风险因素包括

  • 既往中风史

  • 男性

  • 老年人

  • 中风家族史

缺血性中风的症状

通常,缺血性中风的症状会突然出现,通常在开始后几分钟最为严重,因为大多数缺血性中风会突然开始,迅速发展,并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导致脑组织死亡。随后,大多数中风表现稳定,很少或不会造成进一步损伤。2-3天内持续稳定的中风称作完成型中风。血栓栓子导致的突然堵塞最可能引起这种中风。

在大约10%到15%的中风中,随着脑部组织死亡面积的稳步扩大,损伤继续发生,症状持续恶化达两天之久。此类中风称为进展性中风。在某些人中,症状影响一侧手臂,然后扩散到身体同一侧的其他部位。症状和损害的发展通常是分阶段进行的,被一些稳定的时期所打断。在稳定期,进展面积暂时停止扩大或有所改善。进展性中风多由狭窄动脉中的原位血栓形成造成。

血栓栓子引起的中风通常发生在白天,头痛可能是首发症状。由狭窄动脉中的血栓引起的中风通常发生在晚上,当患者醒来时首先被注意到。

中风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其表现由动脉闭塞及发生脑缺血缺氧损害的位置决定(见按部位划分的脑功能紊乱)。

当颈内动脉分支(走行于颈部靠前的位置,给脑部供血)受累时常见以下症状:

  • 单眼失明

  • 双眼左侧或右侧视力丧失

  • 一侧上肢或下肢或一侧躯体的感觉异常、肌无力或瘫痪

当椎基底动脉分支(走行于颈部靠后的位置,为脑部供血)受累时常见以下症状:

  • 身体一侧或两侧全身无力

还有其他的很多症状表现,如言语困难(讲话含糊)、意识障碍(意识模糊)、共济失调、及小便失禁等等,均有可能发生。

严重的中风可能导致昏睡或昏迷。即使是比较轻的中风也可能造成抑郁症或情绪调节障碍,例如:例如,患者可表现为不当地大笑或哭泣。

一些患者在中风开始时有癫痫发作。癫痫也可能发生在数月至数年以后。迟发性癫痫是由疤痕或受损脑组织中的血液沉积物引起。

少数病例可出现发烧,可能由中风或其他疾病所致。

如果中风症状(尤其是意识障碍)在开始的2~3天内恶化,原因通常是由于脑部积水过多(脑水肿)引起肿胀。在大中风中,脑肿胀通常在中风开始后约3天最厉害。随着脑水肿吸收,中风症状多数会在几天后逐渐减轻。然而,脑水肿特别危险,因为颅骨无法扩张。因此,即使中风直接损害的脑区域没有进一步扩大,但水肿导致的颅压增加可导致脑组织移位,进一步损害脑功能。如果颅压极高,脑组织可能被压迫侧移和下移,并穿过将脑分成不同隔室的硬性结构,由此产生的疾病被称为,可致命。

中风的并发症

中风可以导致其他问题(并发症):

  • 如果吞咽困难,患者可能出现饮食不足、营养不良和脱水。

  • 食物、唾液或呕吐物可能被吸入肺部,导致吸入性肺炎

  • 处于一个位置时间过长会导致褥疮,并导致肌肉损失、不适、尿路感染和永久性肌肉缩短(肌肉挛缩)。

  • 下肢不能活动可以导致下肢和腹股沟的深静脉形成血栓(深静脉血栓形成)。

  • 腿部深静脉的血栓脱落后经过血液循环,能够堵塞肺动脉(一种称为肺栓塞的疾病)。

  • 患者可能难以入睡。

因中风导致的障碍和病变可使患者抑郁。

缺血性中风的诊断

  • 医师的评估

  • 计算机断层扫描,有时还有磁共振成像

  • 实验室测试,包括测量血糖的测试

医生通常通过病史或体格检查来诊断缺血性中风。医生通常可以根据症状确定哪些脑部动脉堵塞。例如左腿无力或瘫痪提示控制左腿肌肉活动的右脑半球的供血动脉血流中断。

医生通常使用一套标准化的问题和指令来确定中风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功能状况以及症状随时间的变化。这些检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回答问题的能力、执行简单指令的能力、视力、上下肢功能和语言功能。

脑特定区域受损

脑的不同区域控制不同的功能。因此,脑部损害的部位决定哪种功能会丧失。

医生会测量血糖水平。低血糖(低血糖症)可引起类似的症状。

接下来常作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检查。CT可鉴别诊断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风,并且可帮助鉴别脑肿瘤、脑脓肿、及其他颅内结构异常。然而,在中风后的最初几小时内,CT 扫描结果可能正常,或仅显示细微变化。因此,诊断可能会延迟。如条件允许,接下来可行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 (MRI),它可以在缺血性中风开始后的几分钟内进行检测。

医生还会尽快做其他影像学检查(CT 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来检查大动脉堵塞情况。及时治疗这些堵塞有时可以限制中风造成的脑损伤。

确定原因的测试

确定缺血性中风的确切原因很重要。如果是由血栓导致堵塞,可能发生再次中风,除非纠正基础疾病。例如,如果血栓是心律失常所致,则通过治疗心律失常,可以防止新的血栓形成,从而预防再次中风。

病因诊断中常用到的检查如下:

影像学检查使医生可以了解颈内血管的狭窄程度,进而评估发生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 (TIA) 的风险。上述信息均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法。

脑血管造影时,将一根细而柔韧的管子(导管)插入动脉,通常在腹股沟,并穿过主动脉到达颈部的动脉。然后,注射一种可以在X光上看到的物质(不透射线的造影剂)来勾画动脉轮廓。因此,相比于其他可显示颅内血供的影像学检查,动脉造影更具创伤性。但是也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在任何使用导管治疗阻塞或狭窄动脉的血管内手术前,应进行脑血管造影。当怀疑血管炎时,也进行脑血管造影。

由于CT血管造影侵袭性较小,因此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用导管完成的脑血管造影。但计划进行血管内手术的情况除外。血管内手术使用穿过导管的器械物理去除血栓(机械血栓切除术),扩张狭窄动脉(血管成形术)和/或放置金属丝网制成的管(支架)以保持动脉畅通。

缺血性中风的治疗

  • 支持呼吸等重要功能的措施

  • 溶解血栓或减少血栓形成的药物

  • 有时手术切除阻塞或支架血管成形术

  • 管理中风可能导致的问题(例如吞咽困难)的措施

  • 防止腿部血栓形成的措施

  • 康复

当中风发生时,几分钟就很重要。流向脑部的血流减少或停止的时间越长,脑损伤就越严重。患者出现任何提示缺血性中风的症状时,应立即拨打911并去急诊室。

尽快清除或破坏血栓的治疗是最有效的。某些药物(溶栓治疗)要有效,必须在中风开始后 4.5 小时内开始使用。通过导管清除血栓的操作(机械血栓切除术)在中风开始后6小时内可能效,有时甚至更晚。尽快开始治疗至关重要,因为脑血流恢复越早,脑损伤越少,恢复的机会就越大。因此,医生试图快速确定中风何时开始,并确认中风是缺血性中风(而不是出血性中风),因为其治疗方法不同。

另一要务是要保证患者呼吸通畅,稳定心率及血压(如发生低血压),维持正常体温。进行静脉置管,按需用药和补液。如果患者发烧,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或降温毯进行降温,因为脑损伤会因体温升高而加重。

只要血压不过高(超过220/120 mmHg),医生通常不会立即治疗高血压,因为当动脉变窄时,血压必须高于正常水平,才能将足够的血液通过动脉输送到脑部。但因为过高的血压会损伤心脏、肾脏及眼睛,所以当血压过高时仍需降压治疗。

如果中风非常严重且影响到大面积脑部,可以使用甘露醇等药物来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有些患者需要使用呼吸机以充分呼吸。

中风的特异治疗可能包括溶解血栓的药物(溶栓治疗)、使血液不易凝固的药物(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以及康复训练。在一些专业中心,可从脑内动脉物理清除血栓(机械血栓切除术)。或者进行血管成形术以扩宽动脉。在血管成形术中,将尖端带有球囊的导管插入狭窄的动脉(见图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球囊扩张数秒,以扩宽狭窄的动脉。为了保持血管开放的状态,通常需要植入一个支架。

溶栓(纤溶)药物

在某些情况下,静脉输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 可溶解血栓,并帮助恢复脑供血。有两种 tPA 可用:阿替普酶和替奈普酶。

然而,因为tPA可导致脑部及其他身体部位出血,所以如果患者有以下几种情况时,不可使用溶栓治疗:

  • CT或MRI检测到脑内出血或非常大面积的死亡脑组织

  • 疑似出血性中风,即使 CT 没有发现证据

  • 有出血倾向(根据血小板计数低或其他血液检查结果异常提示)

  • 内出血(出血)

  • 最近有脑部外伤(过去 3 个月内)

  • 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脑部疾病,如某些癌症、动静脉畸形(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异常连接)或脑动脉瘤(动脉壁隆起)

  • 在降血压药物治疗后,血压仍然很高

  • 近3个月内有过脑或脊柱手术

  • 易出血或易出现瘀伤

在给予tPA治疗之前,应进行脑部CT排除脑出血。为保证安全性及有效性,应在起病后3小时内静脉给药。一些专家推荐在缺血性中风发病后最长4.5小时内可使用tPA。

但在3-4.5小时之间使用tPA时,有些额外的情况可能禁止其使用。这些病症包括

  • 超过80岁

  • 口服抗凝剂(不管其对凝血的影响)

  • 发生导致功能严重丧失的严重中风

  • 有中风和糖尿病史

4.5 小时后,静脉注射 tPA 会增加出血风险。

中风开始起病的时间可能很难确定。因此,医生假定中风开始于最后患者健康状况良好时。例如,如果患者起床时发现中风症状,则将患者表现正常并就寝的时候算作起病时间。因此,tPA 只能在部分中风患者中使用。如果高级影像学检查发现脑组织未受损,即使医生无法确定中风何时开始(例如,患者夜间醒来并发生中风),也可给予 tPA。

机械血栓切除术

对于机械血栓切除术,医生使用一种仪器来物理清除脑部大动脉中的血栓。当患者有严重中风时,通常会进行该手术。新证据表明,机械性血栓切除术可有效治疗中风患者,无论其严重程度如何。

机械性血栓切除术传统上在症状出现后 6 小时内进行。但是,如果影像学检查显示脑组织未受损,可在症状开始后 24 小时内进行该操手术。因此,在一些中风治疗中心,医生开始使用一种特殊类型 CT 或 MRI(灌注成像)和其他影像学检查来确定中风的进展程度,而不是严格按照时间进行。这些测试可以显示血流量的减少程度,并显示可以挽救多少脑部组织。这种方法(基于脑组织状态,而不是时间)在医生不确定中风何时开始时特别有用,例如,当患者早上醒来出现中风症状时。如果影像学检查显示血流量仅略有减少,只要在症状开始后 24 小时内,机械性血栓切除术治疗仍可能挽救脑组织。但是如果血流已经大大减少或停止,即便是发病仅1小时后进行治疗也可能无法挽救任何脑组织。

可使用不同类型的仪器。例如,可以使用支架取回器。它像一个小小的铁丝笼。它可以连接到导管上,导管通过切口插入,通常在腹股沟处,并通过螺纹连接到凝块上。笼子被打开,然后在凝块周围关闭,凝块通过一个更大的导管被拉出。如果在中风开始后6小时内完成,使用支架回收器的机械血栓切除术可以显著改善大堵塞患者的预后。器械可以恢复90%~100%患者的血流。

机械性血栓切除术仅能在中风中心进行。

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

如果不能使用溶栓药物,多数患者到医院后会先让其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可减少血小板聚集,从而减少血栓形成。(血小板是血中微小的细胞样颗粒,在血管损伤时可帮助凝血。) 服用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另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在降低再次中风风险方面比单独服用阿司匹林略有效,但仅在中风症状开始后 24 小时内给予才会有效。这种联合用药仅在中风后的前 3 周给予,并仅能降低中风后前 3 个月内的复发风险。之后,这种组合的效果不会好于单独服用阿司匹林。此外,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超过 3 个月会少量增加出血风险。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有时给予这种联合用药 3 个月,例如,当患者有大动脉部分阻塞时。

如果尽管已采取其他治疗手段,但症状似乎仍在恶化,则使用肝素和华法林等抗凝剂。它们也可用于治疗特定类型的中风(例如,由于脑部静脉中的血凝块或心房颤动或颈部动脉夹层引起的中风)。抗凝药物抑制血液中有助于凝血的蛋白质(凝血因子)。

如果患者已经使用溶栓药物,则医生通常要等至少 24 小时才能开始使用抗血小板药或抗凝剂,因为这些药物会增加脑部出血风险。如患者有不能控制的高血压或出血性中风,不能给予抗凝剂。

颈动脉手术

当缺血性中风发作后,可手术切除因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或凝块引起的脂肪沉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见图脑的血供)。如果出现以下所有情况,这种称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方法会有所帮助:

  • 超过 70%的中风由颈动脉狭窄导致(超过 60% 患者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在中风发生后,由受累血管供血的部分脑组织仍具有功能。

  • 患者预期寿命至少大于 5 年。

对于上述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可降低中风再发风险,此操作还可重建受累区域的血流,但因为一些脑组织已死亡,因此无法恢复丧失的功能。

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时,需行全身麻醉。外科医师在颈部含血栓的动脉区域建一个切口,然后在动脉上建一个切口。清除血栓,然后闭合切口。在术后的数天内,局部伤口可能会有疼痛,甚至出现吞咽困难。多数患者需住院1或2天。在术后的3周内应避免举重物。数周后,患者可恢复日常活动。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可诱发中风,因为该手术可能会使血栓或其他物质脱落,并进入血流,从而堵塞动脉。然而,手术后,中风的风险比使用药物时要低,而且这种风险在几年内都比较低。该操作可导致心脏病发作,因为接受该手术的患者通常有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因素。

动脉内膜切除术应由有经验的医生实行,可以降低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如心衰、中风、死亡)。如果不能找到这样的外科医师,则动脉内膜切除术可能弊多利少。

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术

如果动脉内膜切除术太危险或由于动脉解剖结构而无法进行,则可以进行侵入性较小的手术(颈动脉血管成形术)来扩张动脉。

进行该手术时,给予局部麻醉。然后将顶端带有伞形过滤器的导管通过小切口插入腹股沟或手臂附近的大动脉,并穿过颈部的颈内动脉。注射一种可以在X射线上看到的物质(不透射线的造影剂),并拍摄X射线以确定狭窄区域的位置。医生使用导管扩张颈动脉,然后将金属丝网制成的管(支架)插入动脉。一旦到位,支架就会扩张,以帮助保持动脉畅通。过滤器可捕获任何在操作过程中可能脱落的碎屑。

放置支架后,移除导管和顶端的过滤器。手术时患者保持清醒,通常持续1-2小时。

放置支架与动脉内膜切除术一样安全,同样可有效预防中风和死亡。对于年轻人和没有心脏或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水平糖尿病吸烟)的人,通常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对于其他类型的大动脉阻塞,可进行类似的手术(见图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中风的长期治疗

中风的长期治疗包括以下措施:

  • 控制可使中风影响恶化的问题

  • 预防或治疗中风引起的问题

  • 预防未来中风

  • 治疗同时存在的任何疾病

在恢复期间,高血糖(高血糖症)和发热可导致中风后脑损伤加重。减少它们可以减少损伤并改善功能。

在中风患者开始进食、饮水或口服药物之前,应检查他们是否有吞咽问题。吞咽问题可导致吸入性肺炎。应早期开始防止此问题的措施。如果发现问题,治疗师可以教患者如何安全地吞咽。有时,患者需要通过饲管进食(管饲)。

如果患者不能自行活动或难以活动,他们有腿部形成血栓(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压疮的风险。充气压缩袜可以预防这种血栓的发生。通过电泵加压,这种压缩袜反复挤压腿部的腓肠肌,使血液更顺畅的从静脉中通过。医生也可能会从腹部或手臂皮下为高血栓形成风险的人群注射抗凝药(如肝素)。一般情况下口服抗凝药。

应早期开始预防压疮的措施。例如,医护人员应该定期改变卧床者的姿势,以预防褥疮形成。检查皮肤有无任何患褥疮的迹象。

控制或治疗中风的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过多、高胆固醇水平和肥胖)有助于预防未来的中风。

他汀类药物(例如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胆固醇及其他脂肪(脂类)的水平。常在治疗由动脉内脂肪沉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中风时使用它们。这种治疗可帮助预防中风再发。

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可降低血栓风险,从而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中风。可以使用以下其中一种:

  • 阿司匹林

  • 小剂量阿司匹林加双嘧达莫片组合

  • 氯吡格雷

  • 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适用于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

服用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似乎比单独服用阿司匹林更能降低未来中风的风险,但仅限于中风后的前 3 个月。之后,这种组合的效果不会好于单独服用阿司匹林。此外,长期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会少量增加出血风险。通常,抗血小板药物不用于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因为抗血小板药物会增加出血风险。但偶尔也有例外。

口服抗凝剂 (如华法林)可用于预防血栓引起的中风。当患者服用华法林时,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测量凝血所需的时间。需要定期监测以确保华法林剂量不会过高。如果剂量太高,出血风险会增加。

达比加群、阿哌沙班和利伐沙班是较新型抗凝血剂,有时可用于代替华法林。这些较新的抗凝剂使用起来更方便,因为与华法林不同,它们不需要通过血液检查进行定期监测来测量凝血需要多长时间。此外,它们不受食物影响,也不太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但该新型抗凝剂有一些缺点。达比加群和阿哌沙班必须每天服用两次(华法林每天服用一次)。此外,这些新型药物只有在没有任何一剂漏服的情况下才有效。这些药物也比华法林的价格要高得多。

由于抗血小板药物几乎没有抑制心内血栓形成的作用,所以有房颤心脏瓣膜病变的患者多使用抗凝药物(华法林)。

偶尔,会给予有再次中风高风险的患者(如有轻微中风的患者)阿司匹林加抗凝剂。

如果发生心衰心律失常和肺部感染,必须治疗。

中风可造成情绪障碍(常见抑郁),如果患者有抑郁表现,患者家属应注意观察并及时向医生反映。抑郁症可以用抗抑郁药心理疗法来治疗。

缺血性中风的预后

用分解血栓的药物(溶栓药物)治疗中风越早,脑损伤可能就越轻,康复的机会就越大。

在缺血性中风发生后的最初几天内,医生通常无法预测患者病情是否将好转或恶化。年纪较轻或治疗开始较早的患者倾向于完全恢复。

约50%的偏瘫患者及大多数瘫痪局限于一侧肢体的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并出院,这些患者可恢复最基本的自理能力。他们可以清楚思考和适当步行,尽管受累的上肢或下肢的活动可能受限。上肢活动的受限程度常比下肢严重。

约有10%的缺血性中风患者恢复了所有正常功能。

部分患者在中风后还存在身体和精神智能方面的严重障碍,不能正常活动、讲话或进食。

约 20% 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在 28 天内死亡。该比率在老年人中更高。约25%的首次中风恢复患者在5年内再发。再发中风进一步损害功能。

如果功能障碍在12个月后仍存在,则将持续终生。

quizzes_lightbulb_red
Test your KnowledgeTake a Quiz!
ANDROID APPS in CHINA iOS
ANDROID APPS in CHINA iOS
ANDROID APPS in CHINA 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