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起搏器的指征 

心律失常

有指征(具有循证依据或专家意见)

可能有指征并被大量证据或专家意见支持

可能有指征但较少循证依据或专家意见支持

未表明或有害

窦房结功能障碍*

有症状的心动过缓,其症状与心动过缓直接相关

应用必要的药物引起症状性心动过缓(替代禁忌)

心动过速综合征患者的症状性心动过缓和心动过缓引起的症状

有症状的变时性功能不全(心率不能满足生理需要)

无症状性心动过缓。

症状与心动过缓一致,但是与其并不清晰相关。

由非必要药物引起的有症状的心动过缓

睡眠相关性心动过缓

房室传导阻滞*

任何获得的无症状得高度,三度或二度II型 AV传导阻滞 ,均不能归因于可逆得或生理性原因

有症状的房室传导阻滞即使治疗潜在病因仍无法解决

伴传导异常相关的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如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存在三度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或HV间隔≥70 ms, 但没有症状

房颤患者症状性心动过缓

由于不能停服基本药物所致的症状性房室传导阻滞

有浸润性心肌病(例如心脏结节病或淀粉样变性)的II度,II度,3度或高度AV阻滞患者的预期寿命> 1年

具有核纤层蛋白A/C基因突变(包括肢带型和Emery Dreifuss肌营养不良)的患者的PR间隔> 240ms且有左束支传导阻滞,预期寿命> 1年

一度或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其症状明显可归因于房室传导阻滞

由于甲状腺功能异常导致的症状性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没有可逆性

如果预期寿命> 1年,伴有传导异常的神经肌肉疾病患者(例如,强直性营养不良),PR间期> 240 ms,QRS持续时间> 120 ms或束状传导阻滞

无症状患者房室结水平的1度房室传导阻滞、2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或2:1房室传导阻滞

症状不归因于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房室结水平的1度房室传导阻滞、2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或2:1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预计会消失或不太可能复发(如,由于药物毒性或莱姆病或迷走张力短暂升高时发生的无症状性房室传导阻滞)

快速性心律失常†

持续的长间歇依赖性室速(包括尖波扭转型室速

伴有先天性长QT综合征的高危患者

当消融或药物无效时(除了当附属房室连接能够高频顺行传导时),症状性复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以起搏终止发作

预防症状性反复发作的房颤,当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和伴有窦房结功能不全时

非长QT综合征所引起的频繁或复杂的室性异位心律且无持续性室速

具有可逆原因的尖端扭转性VT

无其他起搏器指征的患者用于房颤的预防

急性心肌梗死后*

持续的Ⅱ度II型、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短暂性AV阻滞

不伴II度或III度房室阻滞的获得性束支传导阻滞或分支阻滞

束状和束状支传导阻滞*

HV间隔≥70ms或电生理研究中存在异常阻滞证据的患者晕厥

交替性束支传导阻滞

预期寿命> 1年的Kearns-Sayre综合征患者的束状和束状支传导阻滞

Anderson-Fabry病患者QRS延长> 110ms

如果预期寿命da'yu1年,有心力衰竭和LVEF 36-50%且LBBB(QRS≥150毫秒)的患者应作为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一部分

无症状患者的束状和束状支传导阻滞与1:1 AV传导

先天性心脏病

重度Ⅱ度或Ⅲ度 房室传导阻滞引起有症状的心动过缓,心室功能不全或低心排血量

在与年龄不相称的心动过缓的患者中窦房结功能不全与症状有关

术后高度Ⅱ°或Ⅲ°房室传导阻滞估计不能消除或手术后持续时间7天

先天性Ⅲ°房室传导阻滞伴有宽QRS逸搏心律、复杂的室性异位搏动或心功能不全

婴儿有先天性Ⅲ°房室传导阻滞其心室率<55次/分或有先天性心脏病其心室率<70次/分

持续长间歇依赖性室性心动过速伴或不伴有延长的QT,且起搏被证实有效

先天性心脏病和窦性心动过缓,防止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复发

出生1年后仍然持续的先天性Ⅲ°房室阻滞,如果平均心率<50次/分,或心室突然停顿间歇为基本周期长度的两倍或三倍,或因心脏变时功能不全导致症状的

在伴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和静息时心率<40次/分或心室暂停>3秒的儿童中的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

先天性心脏病和由于窦性心动过缓或丧失房室同步功能所致的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病人

接受过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并发短暂Ⅲ°房室阻滞伴有剩余束支阻滞患者不明原因的昏厥

术后短暂的Ⅲ°房室阻滞转变为窦性心律和残余双束支传导阻滞

具有可接受心室率、窄QRS综合波、正常心室功能的无症状婴儿、儿童、青少年或者年轻人先天性Ⅲ°房室阻滞

静息时心率<40次/分或心室率停顿>3s的先天性心脏病进行双心室修补后无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

当房室传导恢复到正常时短暂术后房室传导阻滞

术后无症状的双束支阻滞伴或不伴Ⅰ°房室传导阻滞,并且先前不具有短暂的Ⅲ°房室传导阻滞

无症状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最长RR间期<3秒和最慢心率>40次/分

高敏性颈动脉窦综合征和神经心源性昏厥†

因自发性颈动脉窦刺激或颈动脉窦压力诱导的心脏停搏>3s导致的反复昏厥

反复昏厥,但没有明显的触发事件,有高敏性心脏抑制反应(如颈动脉窦压力诱导心脏停搏>3s)

有明显症状的神经心源性昏厥伴有临床上已证实的或在倾斜试验时诱发的心动过缓

对刺激颈动脉窦有高反应性心脏抑制反应,无症状或伴有迷走症状(如眩晕、头昏)

可用体位改变来预防的体位性血管迷走性昏厥

心脏移植后†

不适当的或症状性心动过缓持续或预计将持续

为安置永久起搏器所建立的其他指征

手术后恢复期延长存在或复发的相对缓慢的心律失常影响了患者康复和出院

没有缓慢性心律失常证据的移植后晕厥

肥厚型心肌病

窦房结功能不全房室传导阻滞的指征相同

有严重静息或诱发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药物难治性症状患者

无症状或内科治疗可控制的肥厚性心肌病

无左室流出道阻塞证据的症状性肥厚性心肌病

严重收缩性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

最佳药物治疗情况下LVEF≤35%、左束支传导阻滞、QRS间期≥0.15s、窦性心律、NYHAⅡ级III级或非卧床时IV级心脏衰竭症状患者可以给予CRT(具有或不具有ICD)

最佳药物治疗情况下LVEF≤35%、窦性心律、左束支传导阻滞、QRS间期≥0.12-0.149s、NYHAⅡ级III级或非卧床时IV级心脏衰竭症状患者可以给予CRT(具有或不具有ICD)

最佳药物治疗情况下LVEF≤35%、窦性心律、非左束支传导阻滞、QRS间期≥0.15s、NYHAIII级或非卧床时IV级心脏衰竭症状患者可给予CRT

对于左室射血分数≤35%的AF患者符合CRT标准,可以行房室结消融或药物治疗使接近100%心室起搏,可以植入CRT

对于左室射血分数≤35%,植入新的起搏器或者更换起搏器预期有> 40%心室起搏的患者可植入CRT

最佳药物治疗情况下LVEF≤30%的缺血性心脏病、窦性心律,QRS间期≥0.15s、NYHAⅠ级有心脏衰竭症状患者

最佳药物治疗情况下LVEF≤35%、窦性心律、非左束支传导阻滞、QRS间期0.12-0.149s、NYHAIII级或非卧床的IV级心脏衰竭症状患者

最佳药物治疗情况下LVEF≤35%,窦性心律,非左束支阻滞,QRS时间≥0.15秒,最佳药物治疗期间具有NYHA II级心力衰竭症状

NYHA I或II级心力衰竭的症状,无左束支传导阻滞的QRS波形,与QRS时限<0.15秒

合并症和/或危重,估计良好功能状态的生存期<1年

AF=房颤;AV=房室;BBB=束支传导阻滞;EF=射血分数;HV间期=从从His信号到第一个心室信号开始的间期;ICD=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LBBB=左束支传导阻滞;LV=左心室;NYHA=纽约心脏协会;SVT=室上性心动过速;VT=室性心动过速。

注意:上表中描述的适应症基于以下脚注中的准则:

* Adapted from Kusumoto FM, Schoenfeld MH, Barrett C, et al: 2018 ACC/AHA/HRS Guideline on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Bradycardia and Cardiac Conduction Delay.J Am Coll Cardiol 2018, 25701.doi: 10.1016/j.jacc.2018.10.044

† Adapted from Epstein AE, DiMarco JP, Ellenbogen KA, et al: 2012 ACCF/AHA/HRS focused update incorporated into the ACCF/AHA/HRS 2008 Guidelines for device-based therapy of cardiac rhythm abnormalities.Circulation 117(21):e350–e408, 2008 and Circulation 127(3):e283–e352, 2013.

在这些主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