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氨酸加压素 缺乏症(中枢性尿崩症)

作者:John D. Carmichael, MD, Keck School of Medicine of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已审核/已修订 4月 2023
看法 进行患者培训

精氨酸加压素缺乏症(中枢性尿崩症)是由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引起的 加压素 (抗利尿激素[ADH])缺乏引起的。症状有多尿和烦渴。诊断依据为水剥夺试验时尿液不能最大限度地浓缩;测定抗利尿激素水平和对外源性抗利尿激素的反应有助于区分精氨酸加压素缺乏症和精氨酸血管加压素抵抗症(肾源性尿崩症)。 治疗是用去氨加压素。 非激素类药物可用利尿剂(主要为噻嗪类)以及促进血管加压素释放的药物如氯磺丙脲。

(参阅ADH分泌不当综合征肾原性尿崩症。[精氨酸加压素阻力]。)

病理生理学精氨酸加压素缺乏

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肾脏保留水分,其机制为增加远曲小管上皮对水的渗透性。高浓度血管抗利尿激素也可引起血管收缩。与 醛固酮一样, 抗利尿激素对于保持体液平衡以及血管和细胞中的水分有重要作用。加压素释放的主要刺激因素是

  • 体内水的渗透压增加(由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感知)

  • 容量不足(由血管压力感受器感知)

血管加压素 在下丘脑中合成,而由垂体后叶储存和释放血管加压素。 只要下丘脑神经核及神经垂体部位的部分通路保持完好,新合成的ADH就能被释放进入血循环。只有大约10%的神经分泌神经元必须保持完整,以避免精氨酸抗利尿激素缺乏。因此,精氨酸-抗利尿激素缺乏的病理总是涉及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或垂体柄的主要部位。

精氨酸抗利尿激素 缺fa可能是

  • 完全性的(缺乏血管加压素)

  • 部分性的(血管加压素量不足)。

精氨酸加压素缺乏也可能是

  • 原发性的,表现为垂体神经系统的下丘脑神经核显著减少。

  • 继发性(获得性)

精氨酸抗利尿激素 缺乏的病因

原发性精氨酸抗利尿激素 缺乏

遗传异常血管加压素 20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原发性精氨酸血管加压素 缺乏,但许多病例是特发性的。

继发性 精氨酸加压素 缺乏

精氨酸-抗利尿激素缺乏症也可以是继发性的(获得性的),由多种损害引起,如垂体切除、颅脑损伤(特别是颅底骨折)、鞍上和鞍内肿瘤(原发性或转移性)、 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垂体炎、肉芽肿(类肉瘤结核)血管病变(动脉瘤和血栓)以及感染(脑炎脑膜炎)。

精氨酸-抗利尿激素缺乏症的症状和体征

精氨酸-抗利尿激素缺乏的发病可能是隐匿的或突然的,发生在任何年龄。

原发性 精氨酸加压素 缺乏的的唯一症状为多饮和多尿。继发性 精氨酸抗利尿激素缺乏,也存在相关病损的症状和体征。

患者大量饮水,大量排尿(3~30L/d),尿液极为稀释(比重<1.005,渗透压<200mOsm/kg [200 mmol/kg])。夜尿增多。如果因排尿而损失的体液没有得到补充,可迅速出现脱水和血容量降低。

多尿症常见病因包括

精氨酸抗利尿激素 缺乏的诊断

  • 禁水试验

  • 有时 抗利尿激素 或和肽素水平

精氨酸抗利尿激素 缺乏症必须与多尿的其他原因鉴别,特别是原发性多饮(见表 多尿的常见原因) 和 精氨酸抗利尿激素 反抗。所有测试 精氨酸抗利尿激素 缺乏(并且对于 精氨酸抗利尿激素 阻力)基于这样的原理:正常人血浆渗透压升高会导致尿液排泄减少,尿液渗透压升高。

表格

禁水试验是诊断精氨酸抗利尿激素 缺乏症最简单、最可靠的方法,但患者必须在持续监护下才能进行该试验。可能出现严重的脱水。此外,对于那些怀疑为原发性多饮的患者,应防止他们偷偷饮酒。

试验始于上午,先称体重,然后取静脉血测定电解质浓度和渗透压,同时测定尿液渗透压。每小时收集尿液,测定比重或渗透压,后者更有价值。试验继续至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和姿位性心动过速;体重下降5%;或是在连续收集的标本中,尿比重的上升不再超过0.001,或渗透压增加不超过30 mOsm/L时为止。再次测定血清电解质和渗透压给予外源性加压素(5个单位的血管加压素皮下注射,10mcg去氨加压素[DDAVP]滴鼻,或 4mcg 肌注或静推)。注射后60分钟最后一次收集尿液测定比重和渗透压,试验结束。

正常人在禁水后尿液渗透压达最大值(比重>1.020,或700 mOsm/kg [700 mmol/kg]),超过血浆渗透压;注射升压素后渗透压的再次上升不超过5%。精氨酸利尿加压素缺乏症患者一般尿液渗透压无法浓缩超过血浆渗透压,但注射加压素后,尿渗透压上升可 > 50%致>100%。部分 精氨酸利尿加压素缺乏的患者常能使尿液浓缩至高于血浆渗透压,但在注射升压素后其尿液渗透压升高15~50%。精氨酸抗利尿素抵抗的患者不能使尿液浓缩至超过血浆渗透压,而且在注射 升压素后其尿液渗透压不再上升 (见表 水剥夺实验结果)。

循环测量 加压素 或和肽素,C 端肽末端 加压素,是最直接的诊断方法 精氨酸加压素 不足;的水平 加压素 和肽素在禁水试验结束时(在 加压素 注射)含量低 精氨酸加压素 缺乏并适当升高 精氨酸加压素 反抗。但是 血管加压素 测定的难度很大,不属常规检验。此外,对缺水的生理反应非常准确,可以直接测量 血管加压素 或和肽是不必要的。无论是禁水试验还是输注高渗盐水后,血管加压素水平都是诊断性的。

经验与提示

  • 禁水试验应在患者处于持续监护的状态下进行,因为可能发生严重脱水。

表格

原发性烦渴征

原发性多饮(有时称为心因性多饮)可能给鉴别诊断带来困难。患者每天可能摄入和排泄多达 6 升液体,并且可能患有精神健康障碍。与患者不同 精氨酸加压素 缺乏和 精氨酸加压素 抵抗力,原发性多饮患者通常没有夜尿,晚上也不会因口渴而醒来。在这种情况下,不断摄入大量水分可能引起致命的低钠血症

急性精神性饮水过多的患者在水剥夺时能够浓缩其尿液。但是,由于长期饮水过多使肾脏髓质张力下降,这些患者在水剥夺时不能最大限度地浓缩其尿液,这种反应与部分精氨酸抗利尿素缺乏的患者相似。然而,与精氨酸抗利尿激素缺乏症不同,原发性多饮患者在水剥夺后对外源性血管加压素没有反应。这种反应类似于精氨酸抗利尿激素抗性,除了基础抗利尿激素水平较低,而在精氨酸抗利尿激素抗性中存在较高水平。限制饮水量至每天2升,浓缩功能可在数周内恢复正常。

治疗 精氨酸加压素 不足

  • 激素类药物,如去氨加压素

  • 非激素类药物,如利尿剂

精氨酸血管加压素 缺乏症可用激素替代疗法,并治疗任何可纠正的病因。如未予适当治疗,可致永久性肾损害。

限制食盐摄入也有助于减少尿量,此因溶质负荷减轻后尿液生成减少。

激素类药物

去氨升压素是一种合成的血管加压素类似物,只有极小的血管收缩特性,对于大多数患者,其抗利尿活性可延长至12~24小时,给药途径有经鼻、皮下、静脉注射或口服。去氨加压素是成人和儿童首选的水剂制剂。鼻内给药最常见的是喷雾瓶,可在 0.1 mL 液体中输送 10 mcg 去氨加压素。这种制剂提供固定数量,一天可以多次给药。

应当为每个患者确定某个剂量DDAVP的作用时间,因为不同患者间可有很大变化。这一作用时间可通过尿量和渗透压来确定。晚间用量是防止夜尿所需的最低剂量。早晨和傍晚的用量应个别调整。>12岁的个体常用剂量范围为10~40 mcg,大多数需要10 mcg,每天两次。3个月到12岁儿童的常用剂量为2.5~10 mcg bid。

剂量过大可致水潴留和血浆渗透压降低,在幼儿可引起痉挛。在这种情况下,可予速尿诱导利尿。副作用可有头痛,但一般减少剂量症状便消失。去氨加压素偶尔导致血压轻微上升鼻黏膜的吸收可能不稳定,尤其是伴发上呼吸道感染或过敏性鼻炎时。

门诊病人也可以使用药片。喷雾或片剂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偏好和其他医疗情况。通常,鼻内手术后不会立即使用鼻内制剂,但如果片剂不能充分控制症状,则可以选择鼻内制剂。去氨加压素口服制剂与鼻内制剂的等效剂量是难以估算的,需要个体化滴定。初始剂量是每日3次,每次口服0.1mg,维持量通常为每日3次,每次口服0.1~0.2mg。

肠胃外给药途径通常保留供住院患者使用。当去氨加压素鼻内给药不合适时,可使用鼻腔剂量的十分之一进行皮下给药。可以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 1 至 2 mcg 水性加压素,以提供通常持续长达 12 小时的抗利尿反应,有时效果会更长。门诊药房不易买到,因此,该药在长期治疗中用处不大,但可用于昏迷患者和昏迷患者的初始治疗。 精氨酸加压素 正在接受手术的人。 如需快速起效,可以静脉给予去氨加压素(如低血容量时)。

经验与提示

  • 去氨加压素药效持续时间的个体差异较大,因此需个体化用药。

非激素类药物

至少有3种非激素类药物能缓解多尿症状:

  • 利尿剂,噻嗪类药物为主

  • 加压素- 促释放药物(如,氯磺丙脲,卡马西平,氯贝特)

  • 前列腺素抑制剂

这些药物对部分性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缺乏症特别有用,且没有外源性抗利尿激素的副作用。

噻嗪类利尿剂自相矛盾地减少了部分性和完全性精氨酸血管加压素 不足(以及精氨酸血管加压素抵抗)患者的尿量,这主要是由于它们减少了细胞外液容量,增加了近端肾小管的重吸收。按每千克体重服用15~25mg氯噻嗪,可使尿量减少25%~50%。

加压素-释放药物可以减少或消除对药物的需要 加压素 在一些部分中枢性病变的患者中 精氨酸加压素缺乏。对精氨酸抗利尿激素抵抗无效。氯磺丙脲(3~5 mg/kg口服,每日1次或2次)可使下丘脑-垂体释放少量血管加压素,且能加强血管加压素对肾脏的作用。安妥明(500~1000mg口服,每日2次)或卡马西平(100~400 mg口服,每日2次)只适用于成人。这些药物和利尿剂同用有协同作用。但是,氯磺丙脲可引起严重低血糖。

前列腺素抑制剂(如消炎痛0.5~1.0 mg/kg口服,每日3次,尽管大多数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都有一定效果)效果适中。这类药物能减少尿量,但降幅一般不超过10%~25%,作用机制可能是减少肾血流量,降低肾小球滤过率(GFR)。与吲哚美辛一起,限制钠的摄入和噻嗪类利尿剂有助于进一步减少精氨酸血管加压素抵抗。

关键点

  • 精氨酸抗利尿激素缺乏是由于血管加压素的缺乏,抑制了肾脏重吸收水,最终导致多尿(3至30升/天)。

  • CDI的原因可能是某种遗传缺陷,或由于肿瘤、浸润性病变、外伤、感染累及了下丘脑 - 垂体。

  • 禁水-加压试验用于诊断CDI。禁水后,CDI患者的尿液仍不能浓缩。使用外源性 加压素后,尿液能够浓缩。

  • 血管加压素水平具诊断性,但血管加压素 水平难以检测,但该检测并不能常规进行。

  • 解决引起尿崩的原发病,并给予加压素的合成类似物 去氨加压素

更多信息

  1. Working Group for Renaming Diabetes Insipidus, Arima H, Cheetham T, et al.Changing the name of diabetes insipidus: a 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Working Group for Renaming Diabetes Insipidus. Endocr J 69(11):1281-1284, 2022.doi:10.1507/endocrj.EJ20220831

quizzes_lightbulb_red
Test your KnowledgeTake a Quiz!
下载默沙东 诊疗手册应用程序!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下载默沙东 诊疗手册应用程序!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下载默沙东 诊疗手册应用程序!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