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essional edition active

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

作者:L. Brent Mitchell, MD, Libin Cardiovascular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Calgary
已审核/已修订 1月 2023
看法 进行患者培训

主题资源

心律失常的治疗根据症状和心律失常的危险性来指导治疗。对因治疗。如果必要,直接抗心律失常治疗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心脏电复律-除颤植入心脏转复除颤器起搏器(一种特殊类型的起搏器心脏在同步化治疗), 导管消融 ,外科手术或者采用联合治疗。

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根据其主要的细胞电生理作用分成4个主要的类型(Vaughan Williams分类)(见表抗心律失常药物(Vaughan Williams 分类))。

  • I类 I类药物被细分为亚类A,B,和c。I类药物是Na通道阻断剂(膜稳定药物)阻断快速Na通道,延缓快通道组织(心房和心室心肌工作细胞、希氏-浦肯野系统)的传导。

  • Ⅱ类Ⅱ类药物是β-阻断剂,主要作用于慢通道组织(窦房结和房室结),它们降低这些组织的自律性,减慢其传导速度和延长其不应期。

  • Ⅲ类Ⅲ类药物主要是钾通道阻断剂,在慢和快通道组织中延长动作电位的时限和不应期。

  • Ⅳ类Ⅳ类药物是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断剂,其在慢通道组织中抑制钙依赖的动作电位,从而降低自律性速率,减缓传导速度和延长不应期。

地高辛、腺苷和伊伐布雷定不包括在最初的 Vaughan Williams 分类中。 地高辛缩短心房和心室不应期,增高迷走张力,因而延长房室结传导和房室结不应期。

腺苷延缓或阻滞房室结传导,并可终止依赖于房室结传导的持续快速性心律失常。

伊伐布雷定抑制 SA 节点有趣电流并减慢 SA 节点速率。已经提出了对 Vaughan Williams 分类的更具包容性的更新(1)。

表格
表格

抗心律失常药物参考

  1. 1.Lei M, Wu L, Terrar DA, Huang CLH: Modernized classification of cardiac antiarrhythmic drugs.Circulation 138(17):1879–1896, 2018.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18.035455

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 钠通道阻断剂(膜稳定药物)阻断快速钠通道,延缓快通道组织(心房和心室心肌工作细胞、希氏-浦肯野系统)的传导。

心电图(ECG)中,这种作用可能被反映为P波增宽、QRS波群增宽、PR间期延长、或合并存在。

基于对Na通道的动力学作用Ⅰ类药物可被再分类。

  • Ib类药物具有快动力学效应。

  • Ⅰc类药物具有慢动力学效应。

  • Ia类药物具有中级动力学效应。

Na通道阻断剂的动力学决定了它们发挥电生理作用的最适宜的心率。因为Ⅰb类药物有快速的动力学,只有在快速心率时才发挥它们的电生理作用。因而,正常心律、正常心率时所记录到的心电图不显示出快通道组织传导延缓的证据。Ⅰb类药物不是一种非常强的抗心律失常药,对心房组织的作用很小。

Ⅰc类药物具有缓慢动力学作用,因此在所有心率时都可表达它们的电生理作用。因而,正常心律、正常心率时所获得的心电图通常显示快通道组织传导延缓。Ⅰc类药物是一种较强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Ⅰa类药物有居中的药代动力学,它们的快通道组织传导延缓作用在正常心率的正常心律时所得到心电图上可能有或可能无证据。Ⅰa类药物也阻断复极的K通道,延长快通道组织的不应期。心电图上,这种作用反映为即使在正常心率时也有QT间期延长。Ⅰb类药物和Ⅰc类药物不直接阻断钾通道。

所有 I 类药物的主要适应症是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而 Ia 和 Ic 类药物的主要适应症是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

Ⅰ类药物最令人烦恼的不良作用是致心律失常作用,与药物有关的心律失常比正在被治疗的心律失常更严重。所有Ⅰ类药物都可使室性心动过速恶化。I类药物也倾向于抑制心室收缩力。由于这些不良反应更容易发生在结构性心脏病患者身上,因此I类药物通常只用于没有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或患有结构性心脏病但没有其他治疗选择的患者。其它Ⅰ类药物负反应是对于特定亚类或特定药物而言。

I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Ia类药物具有的介于Ib类的快速动力学和IC类的慢动力学之间的中间动力学。因为Ⅰa类药物有居中的动力学,它们对快通道组织传导延缓作用在正常心率和正常心律所得到心电图上可能得不到表现。Ⅰa类药物也阻断复极的K通道,延长快通道组织的不应期。心电图上,这种作用反映为即使在正常心率时也有QT间期延长。

Ia类药物的 主要适应症

  • 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房扑、房性心动过速)

  • 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

Ia类药物也用于抑制心房或心室早搏。

Ia类药物可引起尖端扭转型室速。 Ⅰa类药物能控制和减慢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从而足以允许1∶1房室传导,导致心室率的明显加速。

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因为Ⅰb类药物有快速的动力学,只有在快速心率时才发挥它们的电生理作用。因而,通常正常心律、正常心率时所记录到的心电图不显示出快通道组织传导延缓的证据。Ⅰb类药物不是一种非常强的抗心律失常药,对心房组织的作用很小。Ⅰb类药物不直接阻断K通道。

Ib 类药物用于抑制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和 室性早搏

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Ⅰc类药物具有缓慢动力学作用,在所有心率时都可表达它们的电生理作用。因而,正常心律、正常心率时所获得的心电图通常显示快通道组织传导延缓。相比Ⅰa和Ⅰb药物而言,Ⅰc类药物是一种较强的抗心律失常药物。Ⅰc类药物不直接阻断K通道。

Ⅰc类药物可控制和减慢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达到足以允许1∶1房室传导的频率,反而可能使得心室率明显加快。

Ic类药物用于抑制

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有

  • beta受体阻断剂

beta-受体阻断剂,主要作用于慢通道组织(窦房结和房室结),降低这些组织的自律性,减慢传导速度,延长其不应期。因而,减慢心率,延长PR间期,房室结以较低的频率传递较快的心房除极。

II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 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窦性心动过速,并减慢 心房颤动 或者 心房震颤的心室反应率。这些药物也用来治疗室性心动过速以提高心室颤动的阈值和降低beta-肾上腺能受体兴奋剂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作用。

beta-阻断剂一般能良好耐受;不良作用包括无力、睡眠障碍和肠胃不适。这些药物在哮喘病人中禁用。

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III类药物是

  • 膜稳定药物,主要是钾通道阻滞剂

Ⅲ类药物在慢和快通道组织中延长动作电位时限和不应期。因而,整个心脏组织传递高频冲动的能力被降低,但传导速度无明显影响。因为动作电位延长,自律性降低。对心电图的主要影响是QT间期延长。

这些药物用于治疗 室上性 和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III类药物有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尤其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不用于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患者。

IV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第四类药物是

  • 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这类药物在慢通道组织中抑制Ca依赖的动作电位,因而降低自律性速率,减缓传导速度和延长不应期。减慢心率,延长PR间期和减慢房室结对快速心房除极的传导。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它们也可用于减慢 心房颤动 或者 心房震颤的心室反应率。某种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左侧间隔或贝勒哈森型室速)可以用维拉帕米进行治疗。

quizzes_lightbulb_red
Test your KnowledgeTake a Quiz!
下载默沙东 诊疗手册应用程序!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下载默沙东 诊疗手册应用程序!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下载默沙东 诊疗手册应用程序!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直流电(DC)心脏复律-除颤

作者:L. Brent Mitchell, MD, Libin Cardiovascular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Calgary
已审核/已修订 1月 2023
看法 进行患者培训

    主题资源

    心律失常的治疗取决于症状和其严重性。对因治疗。如果必要,直接抗心律失常治疗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心脏电复律-除颤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ICDs)、心脏起搏器(包括特殊类型的心脏同步化治疗),导管消融,外科手术或采用联合治疗。

    经胸直流电电击使整个心肌除极,提供整个心脏瞬间对重复除极的不应性。此后,最快速的内在起搏点,通常是窦房(SA)结,重新控制心律。因而,直流电心脏复律-除颤非常有效地终止由折返所致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然而,对终止由自律性所致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不太有效,因为回复的心律可能仍是自律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除心室颤动(VF)和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VT)以外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直流电休克必须与QRS波群同步(称为直流电复律),因为在易损期(接近T波波峰)的一次电击可能引起心室颤动。在心室颤动时,同步QRS的电复律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做到。与QRS波群非同步的直流电电击是直流电除颤。

    直流 (DC) 心脏复律或除颤可作为

    • 单相电流

    • 双相电流

    单相电流在两个电极之间沿一个方向传播。在双相设备中,电流在冲击波形中会部分反向。双相设备需要的能量较低,并且已证明可导致更高的自发循环(ROSC)折返率。但两种设备的生存结局类似 (1)。由于提高了恢复窦性心律的效率,现在大多数手动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s) 都是双相的。双相设备的尺寸也较小(使设备更便携)。

    直流电复律的操作流程

    当择期进行心脏直流电复律时,病人应空腹6~8小时以避免气管吸入胃内容物的可能性。 因为电复律过程引起恐惧和疼痛,有必要对病人施以短暂的全身麻醉或静注镇痛剂和镇静剂(如芬他尼1mcg/kg,然后安定1~2mg,每2分钟1次到最大剂量5mg)。必须有维持气道的设备和人员。

    心脏复律用的电极(垫片状或桨状)可被放置在前后位(胸骨左缘第3,4肋间对左肩胛下区域)或前侧位( 锁骨下和胸骨右缘第2肋间隙对第5和第6肋间隙心尖部)。在监护器上确认与QRS波群同步后,给予电击。

    最恰当的能量水平由被治疗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类别决定。随着双相电击的应用,心脏复律和除颤效果增加,其中电流极性通过电击波形部分逆转。

    对于室颤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的除颤,首次电击的能量水平为

    • 双相设备120至200焦耳(或根据制造商规范),但许多从业人员在此设置中使用最大设备输出

    • 单相设备360焦耳(或根据制造商规范)

    对于双相设备,后续的冲击处于相同或更高的能量水平,而单相设备,后续的冲击处于相同的水平。

    对于心房颤动同步心脏复律,第一次电击的能量水平为

    • 双相设备100至200焦耳(或取决于制造商规范)

    • 单相设备200焦耳(或根据制造商规范)

    双相和单相器件的后续冲击都处于相同或更高的能级。

    直流电心脏复律-除颤也可在开胸手术时通过应用心内电极导管被直接用于心脏;此时仅需要低得多的能量水平。

    直流电复律的并发症

    并发症通常较轻微,包括房早和室早及肌肉痛。不常用,但可能出现在左心室功能处在边缘状态或多次电击的患者上,电复律加重心肌损伤和引起电机械分离。

    参考文献

    1. 1.Schneider T, Martens PR, Paschen H, et al: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150-J biphasic shocks compared with 200-J to 360-J monophasic shocks in the resuscitation of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victims.Circulation 102:1780–1787, 2000.

    quizzes_lightbulb_red
    Test your KnowledgeTake a Quiz!
    下载默沙东 诊疗手册应用程序!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下载默沙东 诊疗手册应用程序!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下载默沙东 诊疗手册应用程序!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