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概述

作者:Gerald F. O’Malley, DO, Grand Strand Regional Medical Center;
Rika O’Malley, MD, Grand Strand Medical Center
已审核/已修订 5月 2022 | 修改的 9月 2022
浏览专业版
小知识

中毒是因吞服、吸入有毒物质或皮肤、眼、黏膜(如口腔、鼻的黏膜)与有毒物质接触所产生的有害影响。

  •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法药物、气体、化学物质、维生素,食物,蘑菇,植物,以及动物毒液都可以成为有毒物质。

  • 某些有毒物质无明显的损害,但是有些毒物会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导致死亡。

  • 中毒的诊断主要依据症状、从中毒者本人和旁观者那里收集到的信息以及(有时)对患者血液和尿液的检测。

  • 药物应始终保存在原装的防儿童开启容器内,并置于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 治疗包括对患者机体功能的支持、防止毒物的继续吸收、增加毒物的排出以及有时使用特定的解毒剂。

在美国每年各种类型中毒的人数超过200万人。药物(处方药、非处方药和违禁药物)是严重中毒和中毒相关死亡的常见原因(见对乙酰氨基酚中毒阿司匹林中毒)。其他常见毒物包括气体(如一氧化碳)、家居用品(见腐蚀性物质中毒)、农产品、植物、重金属(如)、维生素、动物毒液和食物(尤其是某些种类的蘑菇硬骨鱼与贝壳类)。然而,任何物质摄入过量都可能引起中毒(有毒)。

意外中毒

中毒是家庭中非致命性事故中最常见的原因。家庭中幼儿常因好奇特别容易发生意外中毒,老年人常常弄不清服用的药物,也容易引起意外中毒。儿童通常会分享找到的药丸和物质,因此兄弟姐妹和玩伴也可能会中毒。此外住院的人(用药错误)和工业工人(接触有毒化学品)容易因意外而中毒。

故意中毒

中毒也可能是因蓄意谋杀或自杀。大部分试图服用有毒物质自杀的成年人常吞服不只一种毒物,并且通常会饮酒。可能使用毒物让人失能(例如,为了强奸或抢劫)。在罕见的情况下,有精神病的父母会毒害他们的孩子,致使孩子生病,从而获得医学关注(一种称为代理型孟乔森症候群的疾病)。

中毒的症状

中毒引起的症状取决于毒物摄入量、摄入者年龄和基础健康情况。有些毒物的毒性并不强,能引起中毒是由于长期暴露或多次、大量地摄入。另一些毒物的毒性很强,只要滴一滴在皮肤上就会引起严重症状。

有些毒物可在几秒钟内引起症状,而其他的在几小时、几天甚至几年后才会出现症状。有些毒物造成的症状不明显,直到重要器官受损才会表现出来—如肾脏或肝脏——有些则是永久性的。

食入和吸入毒素通常会导致全身症状,一般是因为它们抢夺了身体细胞的氧,或激活或阻滞了酶和受体。症状可能包括意识、体温、心率和呼吸变化等待,具体取决于受累器官。

腐蚀性或刺激性物质会损伤口腔、咽喉、胃肠道和肺部的粘膜,导致疼痛、咳嗽、呕吐和呼吸短促。

皮肤接触毒素会导致各种症状,例如皮疹、疼痛和起泡。长时间接触可能导致皮炎。

眼睛接触毒素可能会伤害眼睛,导致眼睛疼痛、发红和视力丧失。

一些无毒性家用产品*

  1. 黏合剂

  2. 制酸药

  3. 沐浴油†

  4. 漂浮浴缸玩具

  5. 漂白剂(家用浓度:次氯酸钠低于 6%,氢氧化钠低于 0.5%)

  6. 美体护肤系列

  7. 泡沫沐浴皂(去垢剂)†

  8. 蜡烛

  9. 聚乙二醇

  10. 羧甲基纤维素(用于胶卷、书籍及其他产品包装的脱水材料)

  11. 蓖麻油

  12. 鲸猎醇(也称作棕榈基油,是用于某些化妆品如洗发香波和护发素等中的物质)

  13. 粉笔(碳酸钙)

  14. 古龙香水

  15. 避孕药

  16. 皮质类固醇(用于皮肤的)

  17. 化妆品

  18. 蜡笔

  19. 香体剂

  20. 除臭剂,喷雾剂和制冷剂

  21. 尿疹护臀膏和药膏

  22. 干电池(碱性)

  23. 纤维软化剂

  24. 发光产品,例如发光棒和发光项链

  25. 甘油

  26. 硬脂酸甘油酯

  27. 石墨

  28. 胶(例如阿拉伯胶、琼脂以及印度胶 )

  29. 护手霜和护手膏

  30. 过氧化氢(3% 医用)

  31. 不可擦除的记号笔

  32. 墨水(圆珠笔一管的量)

  33. 碘化盐

  34. 高岭土

  35. 羊毛脂

  36. “铅”笔(实际由石墨作成)

  37. 亚油酸

  38. 亚麻籽油(没有煮熟)

  39. 白板笔

  40. 火柴

  41. 甲基纤维素

  42. 矿物油†

  43. 模型陶土

  44. 报纸

  45. 颜料(水彩或水性)

  46. 香水

  47. 凡士林

  48. 肥料(家用)

  49. 聚乙二醇,例如聚乙二醇硬脂酸酯

  50. 聚山梨酯

  51. 油灰

  52. 香囊(精油、粉剂)

  53. 剃须膏和洗液

  54. 二氧化硅

  55. 肥皂及肥皂类产品(包括洗手皂)

  56. 鲸油

  57. 淀粉与浆料

  58. 硬脂酸

  59. 防晒剂

  60. 滑石粉(除吸入性外)

  61. 二氧化钛

  62. 牙膏(带或不带氟化物)

  63. 三乙酸甘油酯

  64. 维生素(儿童的多种维生素,含或不含铁)

  65. 维生素(多种维生素,不含铁)

  66. 蜡或石蜡

  67. 氧化锌

  68. 氧化锆

*几乎所有物质在足量摄入时都可能有毒。

†中等黏性(稠度)的物质,如油和清洁剂吞服无毒性作用,如果吸入肺部,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肺损伤。

中毒的急救

在救助中毒者时首先要避免自己中毒。

暴露于有毒气体的人应快速逃离事故现场,最好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但应由专业人员尝试解救。采取特殊的训练和预防措施,以避免在救援过程中被有毒气体或化学物质侵害。(另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关事件概述。)

化学物质泄露的事故中,所有被沾染的衣物,包括鞋袜和首饰,都应立即脱掉。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皮肤。如果眼睛受到沾染应该用清水或盐水冲洗。救援人员应当十分小心,避免自己受到沾染。

如果中毒者的症状很严重,应呼叫紧急医疗救助(美国大部分地区为 911)。如有必要,旁边的人应行 心肺复苏 (CPR)。如果症状不很重,旁边的人应联系最近的中毒控制中心需求建议。在美国,拨打800-222-1222即可联系当地的中毒控制中心。可在美国中毒控制中心协会网站获取更多的信息(www.aapcc.org)。如果呼叫者知道或者能够查明毒物的特性和所摄入的量,并且中毒中心建议在现场开始治疗,则可予以治疗。

导致患者中毒的毒物、药物(包括非处方药)及其容器均应妥善保存,以交给医师或急救者。中毒中心会建议在抵达医院以前给中毒者使用活性炭,极少情况下建议给予吐根糖浆催吐,特别是对离医院很远的患者。除非经特别指示,活性炭及糖浆不应在家里服用,首先发现者也不应给予中毒者这两种药物(包括急救车上的人员)。吐根糖浆会导致持续性的呕吐等难以预料的后果,而且其从患者胃中催吐出的毒物量可能也是有限的。

中毒的诊断

  • 毒物鉴定

  • 有时,行尿液和血液检查

  • (罕见情况下)行腹部 X 片检查

明确中毒物质有助于治疗。从中毒者、家庭成员或同事得到的装毒物瓶子的标签和其他的信息,最有助于医师或中毒中心的工作人员确定引起中毒的物质。如果无法得到标签,通常可根据药丸或药片的标记和颜色来确认药品。实验室检测辨明毒性物质的可能性明显更小,而且许多药物和毒物在医院无法迅速的被检测出。但有时,尿液和血液检查可能有助于鉴定毒物。血液检查有时能揭示中毒的严重程度,但仅很少的几种毒物。

医生检查患者是否有指示某种物质的迹象。例如,医生会查看表明患者注射了药物的针痕或追踪痕迹(参见注射药物使用)。医生还会检查患者是否有某些中毒的症状特征。医生会查看患者是否在他们的皮肤上有药物或物质的痕迹,或者通过皮肤吸收药物的药贴是否可能隐藏在皮肤褶皱、嘴巴顶部或舌下。

对于某些中毒,腹部X线可显示摄入物质的存在和位置。X 片可见的毒物包括铁、铅、砷和其他金属、以及被所谓的体内藏毒者或毒骡吞噬的大包可卡因或其他违禁药物(见身体容器和身体填塞)。电池和磁铁在 X 片上可见,动物攻击或螫入后断在和嵌在体内的尖牙、牙齿、软骨性脊柱和其他动物部位也可见。

药物检查

现在可以在柜台买到能够检测尿液中药物的测试盒。各种测试盒的准确度差别很大。因此,测试的结果不能作为服用或不服用某种药物的证据。最好在咨询专业人士的前提下完成测试。如果未咨询专业人士即完成测试,也应将测试结果与有相关药物测试经验的专业人士进行探讨。专业人士能够帮助患者解释测试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中毒的预防

在美国,防儿童开启容器盖的普遍使用,大大降低了年龄小于5岁儿童意外中毒死亡的人数。为了防止意外中毒,药品和其他可能危险的物质应存放在原来的容器中,而且容器应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有毒物质,如杀虫剂和清洁剂,哪怕是暂时的,也不应该被放置在饮料瓶或水杯中。其他预防措施包括

  • 明确标注家用产品

  • 将药物(特别是阿片类药物)和有毒或危险物质锁在儿童触及不到的橱柜内

  • 使用一氧化碳检测器

处置过期的药物时,应与猫砂或一些其他非诱惑物质混合,并把它们放在一个儿童接触不到的垃圾容器内。也可致电当地的药店,咨询如何恰当的处置药物。应在拿取或给予任何药物或使用家用产品前阅读所有标签。

限制单一容器内非处方止痛药的药量,可减轻中毒的严重程度,尤其是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或布洛芬。药物制造商打印在药片及胶囊上的标识可防止药师、医务人员及其他人混淆药物和发生错误。

你知道吗……

  • 在美国,可以通过拨打1-800-222-1222联系当地的中毒中心。

中毒的治疗

有些中毒患者必须住院治疗。给予及时的医疗护理后,大多都可完全恢复。

所有中毒的治疗原则基本都是相同的:

  • 维持呼吸、血压、体温、心率等关键功能

  • 防止毒物的继续吸收

  • 增加毒物的排出

  • 如有可能,提供特殊解毒剂(使毒物清除,失活,或中和其效果的物质)

  • 防止再暴露

住院治疗的一般目标是在毒物清除或是在体内完全失活前维持生命。最终大部分毒物会在肝脏失活或者通过尿液排出。

提供支持性护理

中毒后通常需要名为支持疗法的治疗,以稳定心率,血压和呼吸直到毒物排出或失活。例如,中毒者已昏睡或昏迷,可能需要气管插管。然后将呼吸管连到辅助患者呼吸的机械呼吸机上。气管插管可防止呕吐物误吸入肺,呼吸机可以确保足够气体吸入量。

抽搐、发热、呕吐等症状也应该给予纠正。如果毒物导致高热,患者则需要降温,例如使用降温毯,或有时用冷水或冰水擦拭皮肤。

如果肾脏停止工作,则需行血液透析。如果肝脏大面积损伤,则需治疗肝功能衰竭。如果肝脏或肾脏发生了永久性严重损伤,可能需要肝移植肾移植

清除眼睛和皮肤上的毒物

眼睛或皮肤上的毒物通常应使用大量盐(生理盐水)溶液或自来水清洗。有时可在皮肤上使用肥皂和水。

防止毒物吸收

极少数被吞食的毒物吸收极快,以至于无法采取措施阻止它们进入血流。因此,这些措施仅对某些毒物和情况有效。

以前经常进行胃排空 (包括催吐或胃唧筒)来排出毒物,现在应尽量避免这类操作,因为只能排出少量的毒物并且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胃排空不大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然而,如果服用的是一种不常见的危险毒物或患者显得病情很重,在这些罕见情况下可进行洗胃。

进行该操作时,通过口腔置一导管入胃。通过导管注入水然后吸出(胃灌洗)。重复多次。如果毒物导致患者昏睡,医生通常会首先经口腔插入一根塑料的呼吸插管至呼吸道(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可阻止洗胃的液体进入肺。

医生通常向吞食有毒物质的儿童给予导致呕吐的药物,即吐根糖浆。然而,这种治疗通常不会去除大量吞咽的物质。现在,医生只对吞食了毒性高的物质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到达急诊室的患者使用吐根。在医院不应用吐根糖浆,因为其可导致不可预期的后果。

对于许多吞入性的毒药,医院急诊科有时会给予活性炭治疗。活性炭与毒药结合后使其处于消化道,无法被吸收入血。如果患者意识清醒且配合,通常可口服活性炭。对于不合作或昏睡的患者,不建议通过放置在鼻子或嘴中的管子引入活性炭。通常每4~6小时服用一次活性炭,以清除体内的毒物。并不是所有的毒药都能被活性炭吸附。例如,它无法结合酒精、铁或许多日用化工品。

全肠道灌洗是一种旨在冲洗消化道毒物的治疗方法。仅在少数情况下使用这种方法,例如因毒物卡在消化道而导致中毒严重,或是需要物理方法移除毒物(比如藏匿的走私毒品袋),抑或是吸收缓慢的毒物(比如一些缓释药物)或不被活性炭吸附的毒物(比如铁和铅)。

增加毒物的排出

如果中毒严重,使用了活性炭和解毒剂后仍有生命危险,这时就需要更复杂的治疗手段。最常用的治疗是血液透析和活性炭血液灌流。

对于血液透析,使用人工肾(透析器)直接从血流中过滤毒物。

活性炭血液灌流中,使用活性炭滤过患者的血液来帮助清除毒物(参见表血液滤过和血液灌流:过滤血液的其他方法)。

对于这两种治疗方法均需要在血管中置入导管,一个置入动脉排出血液,另一个置入静脉回输血液。血液中的毒物在回输到身体之前即通过特殊的滤器排出体外。

有时,使用碱性利尿法。对于这种操作,可静脉输入含碳酸氢钠(小苏打中的化学物质)的溶液让尿液碱性更强(不是酸化)。这样可以增加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和巴比妥类药物)的排泄。

解毒剂

虽然大多数毒物和药物没有特异性解毒剂(这不同于电视和电影中流行的看法),仍有部分有解毒剂。一些常见药物可能需要特效解毒剂,这其中包括对乙酰氨基酚(解毒剂为 N-乙酰半胱氨酸)和阿片类药物如海洛因和芬太尼(解毒剂为纳洛酮)。一些有毒的咬伤和蛰伤也有解毒剂(见蛇咬伤)。并不是所有暴露于毒物的患者都需要解毒剂。许多人可以自行恢复。但对于重度中毒,解毒剂可能是救命的。

表格
表格

心理健康评估

企图服毒自杀的人需要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并接受适当的治疗。

了解更多信息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帮助的英文资料。请注意,本手册对该资料中的内容不承担责任。

  1. 美国毒物控制中心协会:代表美国毒物中心,通过中毒救助热线 (1-800-222-1222) 提供免费、保密的服务 (24/7)

  2. 未使用药物的处置:您应该知道的东西:有关如何安全处置未使用药物的信息

  3. PoisonHelp.org:有关特定毒物的免费、保密在线帮助。

quizzes_lightbulb_red
Test your KnowledgeTake a Quiz!
ANDROID APPS in CHINA iOS
ANDROID APPS in CHINA iOS
ANDROID APPS in CHINA 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