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Behçet’s syndrome)为多系统、复发性、慢性血管性疾病,以黏膜炎症为主。常见临床表现包括反复的口腔溃疡、眼部炎症、生殖器溃疡以及皮肤损害。失明、神经系统或消化系统受累、静脉血栓形成和动脉瘤为该病最严重的表现。诊断为临床诊断,使用国际标准。治疗通常是对症的,但是在较严重的病人中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单用或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
(参见 血管炎概述。)
白塞病是炎性病症,可累及大、小动脉和/或静脉。也可能发生动脉和静脉血栓形成。
该疾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几乎相近,但女性常重于男性,发病年龄一般为20多岁。一些儿童病例也有报道。各地则发病率不同。白塞病在从地中海至中国的丝绸之路区域最常见;在美国则很少见。
白塞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免疫学原因(包括自身免疫)、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与发病有关,HLA-B51是主要危险因素。HLA-B51等位基因在欧洲,中东和远东地区患者之中> 15%,但在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的患者中较少或缺失。
从口腔阿弗他溃疡、结节红斑和针刺反应病变的活检组织中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组织学改变无特异性。
白塞病的症状和体征
黏膜
几乎所有患者都有类似阿弗他口炎的反复发作的疼痛性口腔溃疡;在绝大多数病人中,口腔溃疡是本病首发表现。溃疡呈现圆形或者椭圆形,直径2~10mm,浅平或者较深,中心有微黄色坏死区;溃疡可发生在口腔内的任何地方,主要见于皱襞处。溃疡可持续1~2周。类似的溃疡还可发生在阴茎、阴囊、女性外阴等部位,疼痛明显;或发生在女性阴道内,可能疼痛轻微或没有症状。
该图像显示了白塞病导致的内下唇上的口疮样病变。
©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这张图片显示了白塞病导致的舌头(左)和阴茎(右)上的阿弗他溃疡。
©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这张图片显示了由 Beçhet 病引起的阴囊上的严重溃疡。
Image courtesy of Karen McKoy, MD.
皮肤病变亦常见,可能包括痤疮样病变、小结节、红斑、浅表血栓、坏疽性脓皮病样病变以及可触及的紫癜。
针刺反应(对局部皮肤损伤的红斑丘疹或脓疱反应)定义为在用20~25号规格的细针刺入皮肤后24~48小时后出现的>2mm丘疹。
眼
25%~75%的患者眼部可受累。眼部表现可能与神经系统表现有关。可发生以下表现:
反复发生的葡萄膜炎或虹膜睫状体炎(最常见),经常表现出疼痛,畏光和红眼。
前房积脓(可见前房有一层脓液)可见。
虹膜睫状体炎的典型表现是双侧和周期性,整个葡萄膜可受到累及(全葡萄膜炎),在发作间歇期也不能完全缓解。
脉络膜炎、视网膜血管炎、血管阻塞和视神经炎可能导致不可逆转视力损害,甚至进展至失明。
SUE FORD/SCIENCE PHOTO LIBRARY
©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肌肉骨骼
在50%的患者中可见相对轻微、自限性、非破坏性的关节疼痛或一过性关节炎,尤其是在膝关节和其他大关节。可见骶髂关节炎症。
血管
动静脉中可出现血管周围和血管内炎症。动脉中可发生血栓形成、动脉假性动脉瘤、出血和狭窄。3〜5%的患者在一生中会出现大动脉受累;然而,尸检中三分之一的患者有大血管受累表现,而终生无症状。主动脉和肺动脉动脉瘤可发生破溃。原位血栓可导致肺动脉阻塞。咯血可见于肺动脉和支气管之间形成瘘管的情况下。
静脉受累可引起浅表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多个静脉可能受累,包括上下腔静脉、肝静脉(导致布加综合征)和硬脑膜静脉窦。
原位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比狭窄和阻塞多见。
神经和精神
中枢神经系统累及较少见,但是一旦出现就很严重。可能突然发作或者逐渐加重。首发症状可能是伴有锥体征的实质受累、多发性硬化样小血管疾病、无菌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的非实质受累或硬脑膜窦血栓形成。 无菌性脑膜炎,在其特有的临床背景下,可提示诊断。
精神症状包括人格改变和多年后的痴呆。其他血管炎疾病常见周围神经病,但是在白塞病中很少见。
胃肠(GI)
可出现原发于回肠和结肠的肠道溃疡引起腹部不适、疼痛、腹泻等,类似克罗恩病。
全身性
可能会出现发热及不适。
白塞病的诊断
临床标准
年轻患者具有反复口腔阿弗他溃疡,无法解释的眼部病变或生殖器溃疡应该考虑有白塞病的可能性。白塞病靠临床诊断,由于许多表现是非特异的和潜伏的,明确诊断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国际诊断标准包括反复口腔溃疡(1年内出现至少3次)以及以下中的两条:
反复生殖器溃疡
眼部损害
皮肤损害
或无法用其他临床解释的针刺反应阳性
阳性病理试验包括在皮试 24 至 48 小时后,皮肤出现红斑硬结和无菌脓疱。
需进行实验室检查(如,CBC、ESR或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 结果是非特异性的,但可反映炎症性疾病特征(ESR、CRP、alpha2-球蛋白和gamma-球蛋白升高;白细胞轻度升高)。
鉴别诊断
白塞病的预后
白塞病典型表现有加重和缓解交替的消长变化的慢性过程。年轻男性的预后往往更差。如果患者有HLA-B51等位基因,风险似乎也更高。在疾病早期,黏膜、皮肤和口腔病变以及关节疼痛经常加重。如果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血管累及表现,则一般在疾病的后期。 本病由于神经系统、血管(如动脉瘤)、胃肠道受累偶尔也可致死。死亡风险最高的是年轻人、患有动脉疾病及大量突发症状者。大多数患者最终进入缓解期。
白塞病的治疗
黏膜病变者使用秋水仙碱、氨苯砜、硫唑嘌呤、阿普斯特、沙利度胺、抗肿瘤坏死因子(TNF)药物和/或干扰素治疗
眼部损害者使用硫唑嘌呤、甲氨蝶呤或环孢素或抗肿瘤坏死因子药物治疗
难治性、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或危及生命者使用抗TNF药物、环磷酰胺及苯丁酸氮芥
治疗主要是基于临床表现。 由于临床试验数据不足(多为横断面研究,而不是前瞻性的,统计效能有限),治疗建议也受限。
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使眼部及大多数的口腔症状暂时缓解。然而无论是局部还是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都不能改变本病的复发次数。 少数并发严重的葡萄膜炎或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患者,全身给予大剂量激素有效(如泼尼松60~80mg口服,每日一次)。
抗TNF药物似乎对多种症状有效,包括胃肠道表现和眼部疾病(例如,重度难治性葡萄膜炎),并可减少发作次数。在胃肠道和眼部症状严重时,抗TNF药物可与硫唑嘌呤等其他药物连用。特别是英夫利昔单抗,具有起效快的优势。
免疫抑制剂,包括抗TNF药物,可改善血管受累患者的预后。免疫抑制剂有助于防止静脉血栓复发,但目前还不清楚抗凝治疗是否有效。肺动脉瘤患者禁忌使用抗凝治疗。
粘膜病变
粘膜病变可对症处理。可局部外用激素药物、局部麻醉剂和硫糖铝。
秋水仙碱0.6mg口服每日2次可降低口腔或生殖器溃疡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可能对结节性红斑和关节痛也有效。病程早期应用秋水仙碱曾被认为可减少之后的免疫抑制剂使用,但并无有效的证据。
氨苯砜50至100mg每天一次口服可能减少口腔和生殖器病变的数量,持续时间和频率。应检测患者 是否存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
硫唑嘌呤2.5mg/kg,每日1次,可改善口腔和生殖器溃疡症状
阿普斯特是一种口腔4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已被证明可减少口腔溃疡和减轻疼痛。
皮下注射抗TNF药物依那西普50mg1次/周或25mg两次/周可以抑制皮肤粘膜病变。如果秋水仙碱无效,可以给予依那西普。 有时使用另一种抗TNF药物(英夫利昔单抗或阿达木单抗)代替依那西普。
每天口服100至300毫克沙利度胺很少用于治疗口腔、生殖器和皮肤损伤,但是治疗一旦停止,病变就可能复发。
若秋水仙碱无效,也可给予干扰素alpha-2a 600万单位,3次/周。
眼部疾病
硫唑嘌呤2.5mg/kg,每日一次,可保护视力和预防新的眼部病变。硫唑嘌呤对皮肤黏膜和多关节疼痛亦有效。
甲氨蝶呤15至25mg每周一次口服可用于减轻眼睛炎症。
伴有严重眼部症状的患者可用环孢霉素5~10mg/kg口服,每日一次,环孢素和硫唑嘌呤可联合治疗难治性葡萄膜炎。
干扰素α-2a 600万单位,每周皮下注射3次,或在0、2和4周静脉注射英夫利昔单抗(一种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3至10 mg/kg,然后每8周注射一次,对于有眼部症状的患者具有一定疗效。
难治性或危及生命的疾病
对于难治性或伴有危及生命的疾病(如,肺动脉瘤)或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可用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和抗-TNF药物。对于有严重神经系统表现的患者,发现静脉用环磷酰胺比用硫唑嘌呤有更长的无事件生存时间。
关键点
白塞病是一种复发性炎症性疾病,以显著黏膜炎症伴大、小血管炎为特点。
在多个受累的器官系统中,主要表现为口腔和生殖器溃疡、皮肤损害、无菌性脑膜炎和眼部表现,症状多同时出现。
根据具体的临床标准诊断。
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有男性、多次突然加重和动脉并发症(如血栓形成、动脉瘤、假性动脉瘤)。
用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或抗-TNF药物(用于致命性疾病)、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环孢素或抗-TNF药物(用于眼病),和秋水仙碱、氨苯砜、硫唑嘌呤、阿普斯特、 抗TNF药物和/或干扰素(用于粘膜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