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病是一种由黄病毒引起的由蚊子传播的疾病。登革热通常表现突然高热、头痛、肌肉痛、关节痛、广泛淋巴结肿大,随后出现皮疹,在发热期后出现反复发热。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咽痛及流清鼻涕也可发生。登革热可能致命,导致出血性发热,伴出血性倾向及休克。 诊断包括血清学检测和聚合酶链反应 (PCR)。 治疗为对症治疗,包括慎用血浆置换。
登革热好发于热带地区,主要是指北纬35度至南纬35度的范围内。该病在南亚地区较为流行,加勒比海地区包括波多黎各及美国维京群岛、大洋洲、印第安次大陆也时有流行。最近,登革热发生率在中美洲及南美洲有增加趋势。美国每年大约有100~200例病例,主要是出国旅游后返回美国的发病者。全球每年约5千万~1亿人感染,造成2万人死亡。最近在夏威夷(2015 年)、佛罗里达州(2013 年、2020 年)和德克萨斯州(2013 年)发生了有限的本地传播。
病原体,来自该属的有包膜单链RNA病毒黄病毒属有4种血清型,通过叮咬传播 伊蚊 蚊子。个别蚊子可能会反复叮咬,从而可能使多人受到感染。病毒在患者血液中生存2~7天。在此期间,如伊蚊叮咬患者则可获得病毒。
孕妇可以在怀孕期间或出生前后将登革热病毒传给胎儿,尽管垂直传播率似乎很低(参见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登革热和严重登革热)。有一份报告显示,登革热可能通过母乳传播(1)。
参考文献
1.Barthel A, Gourinat AC, Cazorla C, et al: Breast milk as a possible route of vertical transmission of dengue virus?Clin Infect Dis 57(3):415-417, 2013.doi:10.1093/cid/cit227
登革热的症状和体征
潜伏期3~15天,主要有突然暴发的发热寒战、头痛、眼眶疼痛(尤其是动眼时)及腰背痛。在病初的数小时,患者可以感到双腿及全身多处关节极度的疼痛,曾有“断骨热”之称。患者体温常迅速上升至40°C以上并伴有低血压及心动过缓。球结膜、眼睑及中枢神经系统充血,颜面部可见短时性的充血潮红或红白相间,呈现较为独特的表现。脾肿大,颈部、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较为常见。
患者发热及其他症状持续48~96小时,然后大汗后迅速热退。 间歇大约24小时,患者再度发热,而再次发热的高峰往往较第一次略低。同时猩红热样斑丘疹可由四肢末端发起蔓延至躯干及除面部外全身,分布很不均匀。手掌及足可表现为大片鲜红、肿胀并伴瘙痒。
可能出现喉咙痛、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和出血症状。登革出血热。
神经系统症状并不常见,可包括脑病和癫痫发作;一些患者出现 格林巴利综合征。
轻症病例多无淋巴结肿大,可在72小时缓解。而一些重型病例,症状可持续数周,但该病很少引起死亡。死亡少见。 感染后同种免疫可长时间维持,对同属的其他种病毒的免疫可持续2~12个月。
感染的抗体依赖性增强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疾病,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先前感染一种登革热血清型产生非中和抗体,然后再感染另一种不同的登革热血清型。
登革热的诊断
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学检查
在流行区域生活或旅行,突起发热、头痛、严重的眼眶后疼痛,肌肉疼痛伴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应考虑此病,尤其是伴有特征性皮疹或周期性发热时要高度怀疑该病。评估应排除其他诊断,尤其是 疟疾, 寨卡病毒感染, 基孔肯雅热 和钩端螺旋体病。
诊断研究包括急性和恢复期血清学检测、抗原检测和通过血液聚合酶链反应 (PCR) 进行的病毒基因组检测 (1)。血清学检测有红细胞凝集解聚试验和双份血清补体结合试验,但是其他黄病毒属抗体可能产生交叉反应,特别是与寨卡病毒的交叉反应。血小板减少的中和检测更特异,被认为是血清学诊断的金标准。抗原检测只在世界的某些地区(不是美国)开展,PCR检测则通常只在具有特殊专长的实验室开展。
尽管很少进行,也很困难,但可以在专门的实验室中使用接种的巨蚊属蚊子或专门的细胞系进行培养。
发病第二天可见白细胞减少,第四及第五天白细胞计数可为2000~4000/mcL,中性粒细胞可降至20%~40%。尿检可见中等程度蛋白尿及少量管型。血小板减少也可以出现。
诊断参考文献
登革热的治疗
对症治疗
登革热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 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但应避免使用 NSAID(非甾体类抗炎药),包括阿司匹林,因为有出血风险。 阿司匹林可增加儿童发生Reye综合征的风险,应当禁用。
预防登革热
流行地区的人群需避免蚊子叮咬以预防该病。登革热流行地区包括美属萨摩亚、波多黎各和美属维尔京群岛等美国领土,以及自由联系的州,包括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马绍尔群岛共和国和帕劳共和国。为了防止通过蚊虫的进一步传播,登革热的患者应该置于蚊帐内直至第二次发烧缓解。
在美国,登革热疫苗CYD-TDV被批准用于9至16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这些儿童和青少年以前有实验室证实的登革热病毒感染,并且生活在登革热流行地区(1)。该疫苗降低了血清阳性接受者住院和严重疾病的风险。但是,从未患过登革热的儿童接种疫苗后,若后来感染登革热似乎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风险。世界卫生组织 (2) 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建议对既往登革热感染的血清学证据进行疫苗接种前筛查,并仅对血清阳性患者进行疫苗接种。每 6 个月给予三剂。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在评估另一种登革热候选疫苗(TAK-003),用于预防任何血清型引起的病毒性疾病。TAK-003获准在印度尼西亚、欧盟和英国使用。参见 CDC:TAK-003(四价登革热候选疫苗)。
预防参考文献
1.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Dengue Vaccin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United States, 2021.访问日期:2023 年 3 月 20 日。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ngue vaccines: WHO position paper – September 2018.访问日期:2023 年 3 月 20 日。
关键点
登革热病毒是通过 伊蚊 蚊子叮咬传播的。
登革热通常会在头几个小时内引起突然发热、严重的眼眶后头痛、肌痛、腺病、特征性皮疹和腿和关节剧痛。
登革热可能导致具有出血倾向和休克的潜在致命出血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如果患者有典型症状,且住在或曾经去过流行地区的患者需怀疑登革热;使用血清学检测,抗原测试或血液PCR进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