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慢性中耳感染

(慢性中耳炎)

作者:Udayan K. Shah, MD, MBA, Sidney Kimmel Medical College at 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
已审核/已修订 4月 2022 | 修改的 9月 2022
浏览专业版
小知识

慢性中耳感染是由反复感染引起的,可能会损伤鼓膜或导致胆脂瘤形成,进而促发更多的感染。

  • 慢性中耳感染可能由急性中耳感染、咽鼓管堵塞、损伤、烧伤或通过鼓膜置管引起。

  • 儿童通常出现听力受损和耳溢液。

  • 医生根据病史和检查结果诊断慢性中耳感染。

  • 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滴剂,有时还包括口服抗生素、插耳管或同时使用两者。

(另见幼儿中耳感染概述和成人中耳炎 [慢性]。)

耳部内视图

病因

慢性中耳感染可能是由急性中耳感染(通常是多次感染)、咽鼓管(连接中耳鼻腔的管道)阻塞、耳挤压或穿透伤、热或化学灼伤或爆炸损伤引起的。此外,因染色体疾病(如唐氏综合征猫叫综合征)而导致头部和面部异常的儿童,或者腭裂儿童患慢性中耳感染的风险增加。

患有鼓膜或咽鼓管穿孔的儿童在鼻和喉咙感染(例如普通感冒)后或洗澡或游泳时水进入中耳后,慢性中耳感染可能会突然发作。通常情况下,突然发作会导致耳朵流出脓液,无疼痛(请参见耳部流液)。脓液可能散发恶臭的气味。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和与生活在资源匮乏社区相关的卫生条件差也会增加慢性中耳感染的风险。

并发症

长期的突然发作可能引起

  • 中耳息肉

  • 中耳内骨破坏

  • 胆脂瘤

中耳息肉为非癌性(良性),生长稳定,从中耳通过穿孔突入耳道内。

持续感染会破坏中耳的部分听小骨,这些是小骨骼,它们将鼓膜连接到内耳,并将声音从外耳传导到内耳,因而持续感染可导致听力下降

胆脂瘤是中耳中白色皮肤样物质的非癌性(良性)赘生物。胆脂瘤可能破坏附近的骨和软组织,并可能最终引起并发症,如面神经麻痹、及脑内脓肿或脑与颅骨之间脓肿。

胆脂瘤
隐藏详情
此图片显示一个大的胆脂瘤(箭头),它引起耳膜(鼓膜)孔洞(穿孔)。
TONY WRIGHT教授,喉科耳科研究所/科学图片库

症状

儿童通常出现听力受损和耳溢液。通常没有痛感,除非出现并发症。

患有胆脂瘤的儿童可能会发热、头晕(眩晕)和/或耳痛,耳道内也可能有白色碎屑。

诊断

  • 医生的检查

  • 培养

  • 有时影像学检查

医生根据病史和检查结果(例如,脓液从鼓膜孔中流出,或皮肤样物质在鼓膜孔或囊中积聚)诊断慢性中耳感染。脓液样本被送到实验室以培育细菌(培养)。

如果医生怀疑胆脂瘤或其他并发症,可以进行影像学检查,例如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或磁共振成像 (MRI)。

治疗

  • 抗生素滴耳液

  • 有时,口服抗生素

  • 有时,进行鼓膜切开术

  • 手术切除任何胆脂瘤

医生首先清理耳中的碎屑。在家时,父母使用含有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可能)的滴耳剂。患重度感染的儿童可口服抗生素。

如果尽管使用抗生素仍持续感染或感染复发,医生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后通过插入通气(鼓膜造孔术)管进行鼓膜切开术。如果鼓膜受损,可能要进行手术以修复鼓膜(鼓室成形术)。

手术切除胆脂瘤。

鼓膜切开术:治疗复发性耳部感染

在鼓膜切开术中,医生在鼓膜上切一小口,以将液体从中耳排出。然后在鼓膜中通过切口放置一个微小的中空塑料管或金属管(鼓膜造孔插管或通气管)。这些管用于平衡环境与中耳内的压力。在一些患有复发性耳部感染(急性中耳炎)或中耳内反复或持续积聚液体(慢性浆液性中耳炎)的儿童中,医生推荐使用通气管。

通气管的放置是一种常规手术操作,可在医院或医生诊所完成。通常需要全身麻醉或镇静。操作完成后,儿童通常在数小时内即可回家。有时在操作完成后给予约一周的抗生素滴耳剂。通气管通常在约 6 至 12 个月后自行移出,但有些类型的管会置留较长时间。不自行移出的管由医生取出,有时要在全身麻醉或镇静下进行。如果切口未自行闭合,可能需要手术闭合。

已放置通气管的儿童可以洗头和游泳,但一些医生建议儿童不要在未用耳塞的情况下将头部浸入深水中。

如果有分泌物流出,则提示感染,应通知医生。

quizzes_lightbulb_red
Test your KnowledgeTake a Quiz!
ANDROID APPS in CHINA iOS
ANDROID APPS in CHINA iOS
ANDROID APPS in CHINA 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