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壕热是由虱传播的革兰阴性菌 Bartonella quintana 引起的疾病 。它最初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军队中发现的。表现为急性、反复发热,偶尔伴有皮疹。诊断通过血培养。治疗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或多西环素。
(参见巴尔通体感染概述。)
人是Bartonella的唯一宿主。当感染五日热巴尔通体的虱的粪便被揉入磨损皮肤或结膜时B. quintana 就被传播到人类。
本病是墨西哥、突尼斯、厄立特里亚、波兰和前苏联的地方性流行病 。它再次出现在美国无家可归者身上。
战壕热的症状和体征
战壕热潜伏期3~35天,发病突然,症状包括发热、无力、头晕、头痛(眼后方疼痛),结膜充血和严重背、腿(胫骨)痛。
体温可达40.5°C,并持续5~6天。约半数患者,每间隔5-6天发热重复出现,可重复1-8次。
可出现短暂的斑丘疹,偶有肝脾肿大发生。某些患者可并发心内膜炎。
复发很常见,甚至在初次感染后10年依然可以复发。
zhan'hao热的诊断
血培养
血清学检测和基于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检测
居住在虱泛滥地区者应怀疑本病。抗生素也应该被考虑用于可能暴露于心内膜炎且常规血培养呈阴性(培养阴性心内膜炎)的患者(1)。
钩端螺旋体病, 斑疹伤寒, 回归热, 和 疟疾 必须被视为替代诊断。
通过血培养病原菌可确诊,但需要1~4周的生长期。
该病最显著的特征为初次发作期、复发期和两次复发期间的无症状期,以及并发心内膜炎患者持续存在菌血症。
可采用血清学试验来帮助诊断。高滴度 IgG 抗体应促使以心脏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内膜炎。也可行血液或组织样品的PCR检测。
诊断参考文献
1.Spach DH, Kanter AS, Daniels NA, et al.Bartonella (Rochalimaea) species as a cause of apparent "culture-negative" endocarditis. Clin Infect Dis.1995;20(4):1044-1047.doi:10.1093/clinids/20.4.1044
治疗战壕热
多西环素或大环内酯
虽然该病可在1~2个月内完全康复,基本上无死亡的危险,但临床恢复后数月依然可能存在菌血症,因此需要继续使用(>1个月)强力霉素或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患者需服用持续4至6周的盐酸多西霉素 。治疗通常会延长(例如,治疗心内膜炎)并添加第二种药物,通常是在前两周添加利福平或庆大霉素。联合治疗用于严重或复杂的感染。
同时应当消灭体虱。
慢性菌血症患者需监测有无心内膜炎症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