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血症是指细菌出现在血流中。可能经由泌尿道或静脉插管自发发生,也可能继发于口腔、消化道、泌尿道或创伤的护理或者其他操作。菌血症可能导致迁徙性感染,包括心内膜炎,尤其是存在心脏瓣膜病变者。隐性菌血症通常没有症状,但可导致发热。其他症状出现常常提示更加严重的感染,例如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
( See page 新生儿脓毒血症; see page 隐匿性菌血症和发热在婴儿和幼儿中没有明显的来源.)
菌血症可能是隐匿的、不引起后遗症,也可能导致迁徙性或系统性并发症。全身改变包括
菌血症的病因
菌血症有多种可能的原因包括:
业已感染的下尿路进行插管
脓肿或感染性创伤的外科处理
植入体内装置,特别是静脉和心脏导管、尿路插管、造瘘装置和管道
革兰阴性菌血症常继发于泌尿道、消化道或褥疮溃疡患者的皮肤等部位的感染。慢性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对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风险增加。他们可能发展为革兰阳性球菌或耐氧菌菌血症,易感于真菌菌血症。注射吸毒者、接受静脉导管者、合并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患者,常出现葡萄球菌菌血症。Bacteroides腹部、盆腔感染患者特别是女性生殖道感染者可能出现拟杆菌属菌血症。如果腹部感染引起菌血症,微生物常常是革兰阴性杆菌。如果隔膜上方的感染导致菌血症,则该生物体很可能是革兰氏阳性球菌或芽孢杆菌。
菌血症的病理生理学
菌血症的症状和体征
部分患者没有症状或仅仅轻度发热。
如果出现呼吸急促,寒战,持续发烧,感觉的改变,低血压和胃肠道症状(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很可能是败血症或脓毒性休克。25%~40%的显著菌血症患者患有脓毒性休克。持续菌血症可发生转移性病灶感染或败血症。
菌血症的诊断
培养
如果怀疑菌血症、败血症或败血症休克,应当对血液和其他任何合适的标本进行培养。
菌血症的治疗
抗生素
对于疑似菌血症的患者,在对潜在来源进行适当培养并获得血液后,给予经验性静脉注射抗生素。采用合适的抗生素早期治疗菌血症可能增加生存率。
后续的治疗包括根据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引流脓肿,通常还需要拔除任何疑似细菌来源的体内装置。
一旦实现源头控制并观察到临床改善,就可以使用适当的口服抗生素完成治疗。
关键点
菌血症可能是短暂的,不引起后遗症,或导致转移性局灶感染或败血症。
菌血症更常发生在侵袭性操作之后,特别是那些涉及留置设备或材料的操作。
如果怀疑菌血症,在获得的潜在来源和血培养后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