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孢子菌病

(San Joaquin热; 山谷热)

作者:Paschalis Vergidis, MD, MSc, Mayo Clinic College of Medicine & Science
已审核/已修订 9月 2023
看法 进行患者培训

球孢子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 粗球类芽生菌波萨达斯球孢子菌;它通常以急性、良性、无症状或自限性呼吸道感染的形式发生。疾病范围从急性肺炎到播散性肺外疾病(包括脑膜炎)。球孢子菌病如果出现临床症状,则表现为下呼吸道感染或轻度非特异性播散性疾病。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提示本病可能,进而通过胸部X线检查、真菌培养以及血清学检查加以确诊。球孢子菌病如果需要治疗,则通常使用氟康唑伊曲康唑、新型三唑类药物或两性霉素B

(参见 巴尔通体感染概述。)

在北美,本病流行区包括

  • 美国西南部地区

  • 墨西哥北部

美国西南部地区包括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中部山谷、新墨西哥部分地区以及得克萨斯帕索西部。流行区还向墨西哥北部地区延伸,在中美洲和阿根廷部分地区有局部流行区存在。 Coccidioides也发生在犹他州、内华达州和华盛顿中南部。

在亚利桑那州的高du流行地区,例如图森和菲尼克斯大都市区,估计 15% 至 30% 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是由球孢子菌病引起的(1)。在美国,2019 年报告了 20,003 例球孢子菌病病例(1)。

参考文献

  1. 1.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Valley Fever (Coccidioidomycosis) Statistics.访问日期:2023 年 7 月 3 日。

球孢子菌病的病理生理学

球孢子菌病是通过吸入孢子获得的。孢子存在于土壤中,并且可以在可以顺风传播的灰尘中传播。 因此,某些职业(如,农业、建筑业)和户外休闲活动增加感染风险。干旱和大风后暴雨,常可导致本病流行,因为雨水促进真菌菌丝生长。由于旅游造成人口的流动以及本病临床表现出现较晚等原因,有时在非流行区也可出现明显的球孢子菌病。

C. immitis粗球孢子菌孢子被吸入人体后,便转变成大的组织侵袭性小球体小球体逐渐增大而后囊壁破裂,每个球囊遂释放出无数个小的内孢子,这些内孢子又可形成新的小球体。

肺部疾病以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肉芽肿性反应为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病变可能形成空洞或形成结节样硬币样病变。

粗球孢子菌病有时表现为急性进行性发病过程,伴有肺部广泛累及和(或)形成播散性感染。可在任何组织形成局灶性病变,其中最常见受累及的是皮肤及皮下组织、骨骼(引起骨髓炎)、关节和脑膜(引起脑膜炎)。

球孢子菌病的危险因素

进展性球孢子菌病在健康人群中并不常见,在以下情况更易发生球孢子菌病:

  • HIV感染

  • 使用免疫抑制剂

  • 老年

  • 怀孕中期或晚期或产后

  • 菲律宾人、黑人、美洲印第安人、西班牙裔或亚洲人(按相对风险降序排列)

球孢子菌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原发性球孢子菌病

大多数原发性球孢子菌病无症状,可出现类似流行性感冒和急性支气管炎的非特异性呼吸道症状,或偶尔出现急性肺炎或胸腔积液。

原发性球孢子菌病的症状按发生频率高低依次为:发热、咳嗽、胸痛、寒战、咳痰、咽喉疼和咯血。

体征可能缺如,或只有散在的肺部啰音,可伴有或不伴有肺叶叩诊浊音区。有些局灶性呼吸道球孢子菌感染患者可出现变态反应,表现为关节炎、结膜炎、结节红斑多形红斑

球孢子菌病
隐藏详情
对Coccidioides immitis 抗原过敏可表现为结节性红斑,关节炎,结膜炎或多形性红斑。该图像是由球孢子菌病引起的多形性红斑。
Image courtesy of www.doctorfungus.org © 2005.

原发性肺部病变有时可留下钱币样结节状病灶,需与肿瘤、结核或其他肉芽肿病变相鉴别。有时形成残留的空洞病灶,且空洞大小随时间变化,空洞常为薄壁空洞。一小部分这样的空洞病变不能自发闭合。如果出现咯血或有破入胸腔的迹象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进行性球孢子菌病

进行性球孢子菌病可在原发性感染后数周、数月、偶尔数年后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包括低热、厌食、体重减轻及乏力。

皮肤表现是由于免疫诱导的反应性爆发,微生物从肺部传播或直接接种(原发性皮肤感染)引起的。结节性红斑是与球孢子菌病最常见的反应性皮疹。结节性红斑的特点是通常在下肢出现多个自限性,红斑性,疼痛性皮下结节,发生在最初出现呼吸道症状1~3周后。已报道广泛的毒性皮疹和多形性红斑。

广泛的肺部受累在健康人群中少见,主要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可导致患者出现进行性发绀、呼吸困难、黏液脓性或血性痰。

播散性球孢子菌病(单一病变)
隐藏详情
从原发性肺部感染传播的球孢子菌病可表现为单一皮肤病变。
Image courtesy www.doctorfungus.org © 2005.

肺外病变的临床表现因受累部位不同而异。较深部位的病变有时常形成窦道与皮肤相通。局灶性肺外病变常变为慢性并经常复发,有时在似乎已成功完成了抗真菌治疗后很长时间仍可复发。

未经治疗的播散性球孢子菌病常是致命的;不经长期甚至终生治疗,球孢子菌脑膜炎也是致命的。 晚期HIV感染者中球孢子菌病的病死率在其确诊后的1月内超过70%,尚不清楚治疗能否降低本病的病死率。

球孢子菌病的诊断

  • 培养(常规或真菌培养)

  • 显微镜镜检检测标本中的C. immitis粗球孢子菌球囊

  • 血清学检测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能是居住在流行区患者存在球孢子菌病的一个线索。

结合病史和典型的体检发现应怀疑本病,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确诊,真菌培养阳性或在痰液、胸水、脑脊液(CSF)、窦道渗出物或活检标本中检出C. immitis粗球孢子菌的球囊是确诊本病的依据。完整的球囊的直径常为20~80μm,厚壁,球囊中充满小的内孢子(直径2~4μm)。从破裂的球囊释放进入组织中的内孢子可能会被误认为是无芽酵母菌。由于培养 Coccidioides 球孢子菌 可能会给实验室人员造成严重的生物危害,一旦怀疑本病应及时告诉实验人员。一旦真菌在实验室中生长,DNA探针即可快速识别它。

抗球孢子菌抗体的血清学检测包括

  • 酶免疫分析法是一种非常灵敏的诊断球孢子菌病的方法

  • 免疫扩散(检测IgM或IgG抗体)

  • 补体结合(检测IgG抗体)

血清抗体滴度1:4表明存在现症感染或新近感染,更高抗体滴度(1:32)表示极有可能已发生肺外播散性感染。补体结合滴度可用于估计疾病严重程度;高滴度表明更严重的疾病。然而,免疫缺陷患者却可能出现低的抗体滴度。如果抗真菌治疗有效,那么抗体滴度会下降。

脑脊液中出现补体结合的抗体对球孢子菌脑膜炎具有诊断意义,这对诊断球孢子菌脑膜炎极其重要,因为脑脊液培养阳性率极低。

尿液抗原检测可用于诊断具有严重疾病形式的免疫受损患者的球孢子菌病,包括肺炎和播散性感染。

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下呼吸道样本中的DNA可以提供更快速的诊断。然而,这种检测并不是很普及。

球孢子菌病的治疗

  • 轻中度疾病使用氟康唑伊曲康唑治疗

  • 重症病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

(参见抗真菌药物。)

原发性球孢子菌病患者具有出现重症或进展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时需要治疗。

低危患者的原发性球孢子菌病是否需要治疗尚存在争议。考虑到氟康唑毒性低而且原发性球孢子菌病即使在低危患者中也有发生血流播散(尤其是播散至骨骼和大脑)的可能,一些专家建议使用氟康唑进行治疗。另外,使用抗真菌药物的患者症状缓解快于不治疗的患者。其他一些专家则认为使用氟康唑后机体的免疫应答会受到抑制而且原发性球孢子菌病发生血流播散的危险性低而不建议使用氟康唑治疗。高补体结合滴度提示播散性感染而需要治疗。

轻至中度非脑膜肺外受累 应使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治疗。伏立康唑或泊沙康唑缓释片是替代品,但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为了 重病, 两性霉素 B 的脂质制剂优于传统制剂 两性霉素B。病情稳定后可改为唑类药物每日一次口服,病情通常需要数周才能稳定。

对于艾滋病患者合并的球孢子菌病,则还要求维持治疗以预防复发,可以使用如下维持治疗方案:氟康唑200mg,每日1次口服;伊曲康唑200mg,一日2次口服;维持治疗持续至患者CD4细胞计数 > 250/mcL。

对于怀孕患者,在妊娠早期应避免使用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因为存在致畸风险。在妊娠头三个月患有轻度至中度疾病的女性通常不需要治疗。对于妊娠早期患有严重或肺外疾病的女性,建议使用两性霉素 B 治疗。妊娠头三个月后,可以考虑使用唑类抗真菌药物。在妊娠中期或晚期或产后 6 周内感染的女性有疾病进展的风险。如果不继续治疗,应通过检查连续补体结合滴度检查进行临床监测。

所有骨和/或关节感染的患者都应接受抗真菌治疗。伊曲康唑 优于 氟康唑1)。

对于球孢子菌脑膜炎,可以使用氟康唑进行治疗治疗的最佳剂量尚不清楚,800~1200mg/d的剂量比400mg/d更有效。患者应终生继续接受唑类维持治疗,因为复发很常见并且可能致命。

骨髓炎时可能需要切除受波及的骨。

当残余的肺部空洞性病变导致咯血或可能破裂时,手术可能是必要的。

治疗参考文献

  1. 1.Galgiani JN, Catanzaro A, Cloud GA, et al: Comparison of oral fluconazole and itraconazole for progressive, nonmeningeal coccidioidomycosis.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trial.Mycoses Study Group.Ann Intern Med 133(9):676–686, 2000.doi: 10.7326/0003-4819-133-9-200011070-00009

关键点

  • 球孢子菌病史是一常见的真菌感染,人体通过吸入含粗球孢子菌孢子的尘埃获得感染。

  • 本病主要流行在美国西南部地区和墨西哥北部,也可出现在中南美洲。

  • 大多数患者具有无症状或轻度肺感染,但那些谁是免疫受损或具有其它危险因素可能发展严重进行性肺病或播散性感染(通常是皮肤、骨或脑膜)。

  • 主要依赖真菌培养、涂片染色和/或血清学检测。

  • 轻中度疾病患者使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治疗。

  • 危及生命的重症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含脂质制剂进行治疗。

更多信息

以下英语资源可能会有用。 请注意,本手册对这些资源的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1.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Coccidioidomycosis (2016)

quizzes_lightbulb_red
Test your KnowledgeTake a Quiz!
下载默沙东 诊疗手册应用程序!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下载默沙东 诊疗手册应用程序!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下载默沙东 诊疗手册应用程序!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