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是分离障碍的一种,是指持续的或反复的体验到从自己身体或思想过程中分离(分离),通常感觉成为自己生活旁观者(人格解体)或从周围环境中分离(现实解体)。该障碍会引发严重的应激。诊断基于症状,并排除其他原因。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加上抗抑郁和/或抗焦虑药物治疗。
(参见分离障碍概述。)
约50%的普通人群会经历一次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然而,只有约2%的人符合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
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也可发生在其它精神障碍,以及躯体疾病如癫痫症(发作或发作后)。当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独立于其他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的发生,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并损害功能,才能诊断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
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男女均可发生。平均发病年龄为16岁。可在童年早期或中期发病,但只有5%在25岁以后发病,40岁以后很少发病 (1)。
参考文献
1.Simeon D, Knutelska M, Nelson D, et al: Feeling unreal: A depersonalization disorder update of 117 cases.J Clin Psychiatry 64:990-997, 2003.doi: 10.4088/jcp.v64n0903
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的病因
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的症状通常是短暂而波动的。发作可以持续几个小时或几天或数周,数月,或数年。但在某些患者中,症状是持续存在数年或shu十年且强度不变。
人格解体症状包括
感觉从自己的身体、感情、思维和/或感觉中分离。
感觉是生活的旁观者。多数患者会感到不真实或像一个机器人或有自动体验(对自己说的和做的无法控制)。他们可能会感到情绪和躯体的麻木,或感到隔离,情绪低落。 有些患者无法识别或描述自己的情绪(述情障碍)。会觉得记忆断裂,无法清楚地回忆。
现实解体症状包括:
感觉身边的周围环境(如人,物,所有的事物)不真实
患者可能会觉得好像身处梦中或雾里或好象一个玻璃墙或面纱从他们的四周隔开它们。世界似乎毫无生气,缺乏颜色像是人造的。对于世界感知的主观性扭曲很常见。例如,物体可能会变得模糊或异常清晰,可能看起来平坦或更小或更大。声音似乎变得更响或更柔和,时间似乎过慢或过快。
症状严重时让患者十分痛苦难以忍受焦虑和抑郁常见。有些患者害怕存在不可逆的脑损伤或者他们患有精神病。有些则纠结与自己是否真实存在或反复检查,以确定其是否感知是否真实。虽然感受真切(即使有完整的真实体验),但患者一般能意识到这并非事实。这是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区别于精神病的重要标志,后者往往没有自知力。
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的诊断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 Text Revision (DSM-5-TR) criteria
医学和精神检查以排除其他原因
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的诊断是基于临床诊断的,基于 DSM-5-TR 中存在的以下标准:
存在持续的或反复发作的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或兼而有之。
患者一般能意识到这些游离感只是自ji的感觉而非事实(如,他们的现实感是完整的)
给患者带来痛苦,造成明显的社交或职业能力受损。
此外,症状无法用其他医学或精神疾病解释(如癫痫发作,持续的药物滥用、恐慌症、抑郁症、其他分离障碍)。
MRI和脑电图(EEG)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特别是对于症状或病程不典型(如40岁后首发)的患者。必要时进行尿毒性检测。
心理测试和特殊的结构化访谈和问卷,例如多维解离量表(1),是有帮助的。
诊断参考文献
1.Simeon D, Knutelska M: The Multidimensional Inventory of Dissociation (MID) in Depersonalization Disorder: General Findings with a clinical emphasis on memory and identity disturbances.J Trauma Dissociation 24:185-196, 2023.doi: 10.1080/15299732.2022.2119634
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的治疗
心理治疗
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的治疗不仅应关注所有与发作相关的应激,还需注意患者早年的应激事件(如童年期的暴力或忽视),后者可成为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的促发因素。
对一些患者来说,各种心理治疗是成功的:
认知技术能帮助患者阻断不真实状态的强迫思维。
行为技术能帮助患者专注于其他事物从而分散对人格解体和现实解体的注意力。
接地技术通过5种感官(如响亮的音乐、在手上放块冰)帮助患者感受自我与世界连接,从而让自己感觉更真实。
精神动力性治疗帮助患者处理自我难以容忍从而产生解离症状的负面情绪,内在冲突或经历。
在治疗中时刻追踪并确认分离症状和自我感受对有些患者十分有效。
多种药物可用来治疗人格解体,但尚无明确疗效。有些患者对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拉莫三嗪、阿片类拮抗剂、抗焦虑药物和兴奋剂敏感。然而这些药物可能主要通过靶向其他精神障碍而起作用(如焦虑、抑郁),而这些障碍常与通常与去人格化和现实感丧失有关或由其促成。
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的预后
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患者通常无需干预即可改善。多数患者可痊愈,特别是症状源于可消除的一过性的应激或病程尚未拖延者。有些患者的人格解体和现实解体症状会长期存在并且治疗困难。
即使是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症状也很少导致社会功能障碍,患者可以让思维忙碌并专注于其他问题以此抵消不良体验。有些患者可因慢性分离症状以及伴发的焦虑和抑郁导致严重的社会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