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热病是一种蚊媒黄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流行性疾病,主要流行区域为南美洲及北非的热带地区。特征为突然起病,伴发热、相对性缓脉和头痛,严重时伴黄疸、出血和多器官衰竭。诊断方法包括病毒培养、逆转录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和血清学试验。 治疗为对症性。预防措施有接种疫苗和灭蚊。
城市型黄热病毒经埃及伊蚊叮咬传播,埃及伊蚊在吸食黄热病患者(病毒血症者)的血后两周具有传染性。丛林型黄热病由趋血蚊属和煞蚊属能从野生灵长类获得感染病毒的其他森林蚊种传播。黄热病在非洲中部,南美热带地区及中美洲地区流行。主要发病在雨季晚期和旱季早期。
黄热病的症状和体征
感染范围从大多数人的无症状或轻微症状到病死率为30%至60%的出血热(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 黄热病;症状、诊断和治疗)。
潜伏期3~6天。常无前驱症状,骤起发病,39~40°C高热伴有寒战、头痛、头昏和肌痛。开始通常脉搏较快,到了第2天出现相对缓脉(Faget征)。面部发红,眼睛充血。恶心、呕吐、便秘、严重虚弱、烦躁为常见症状。
对于轻型病例,1~3天后疾病就此结束。然而,在中度或重度的情况下,体温在发病后2〜5天突然下降,在几个小时或几天内缓解有所缓解。发热复发,但脉搏依然缓慢。出现典型的三联征,即黄疸、严重的蛋白尿和呕血伴上腹部触痛,往往在5天后同时出现。也可见少尿或无尿;瘀斑及黏膜出血;神志欠清和神智淡漠等。
病程可持续1周以上并迅速恢复,且没有明显后遗症。重型患者(恶性黄热病)最后出现谵妄,惊厥及昏迷并最终出现多器官衰竭
恢复期可发伴发细菌感染,特别是肺炎。
黄热病的诊断
黄热病的治疗
支持治疗
黄热病的治疗主要是支持性的。有出血倾向者,可用维生素K。为预防消化道出血,所有住院患者均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阻滞剂。
疑似或确诊病例均需要隔离。
预防黄热病
预防措施包括
灭蚊
疫苗接种
预防黄热病暴发的最有效方法是
在有黄热病危险的地区保持≥80%的疫苗接种覆盖率
使用避蚊胺(DEET)、蚊帐和防护服也有助于减少蚊子数量和限制蚊子叮咬。猴子因黄热病死亡的发生通常表明丛林疫情正在发生,并有蔓延到人类的风险。这些地区未接种疫苗的个人应撤离该地区,直至获得免疫接种。大面积接种黄热病疫苗可用来控制黄热病暴发。 单次剂量的疫苗可以提供黄热病终身免疫力。
需要到流行区旅游的人,可采用用17D黄热病减毒活疫苗作主动免疫(0.5mL皮下注射),出行前≥10天疫苗有95%的效力。虽然单剂黄热病疫苗提供长期保护,世卫组织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也不再为大多数旅行者每10年推荐一次增强剂量,但并非所有进入国家的入境点都可能意识到这一要求已被暂停。因此,对于那些在 10 年前接种过疫苗的人来说,获得加强剂疫苗及相应的官方证书可能更实用,而不是冒着被拒绝入境的风险。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9 至 12 个月大的婴儿接种疫苗后,中和抗体可能会在短短 2 至 3 年内下降到无法检测到的水平,这表明其失去了保护作用(1) ,可能需要加强剂疫苗。在美国,只有美国公共卫生署认可的黄热病疫苗中心才能提供此疫苗 (CDC: Yellow Fever Vaccination Centers)。
以下情况禁止使用黄热病疫苗:
妊娠期妇女
<6个月的婴儿
免疫力降低的人
一般小于9个月的婴儿也不适用该疫苗,6~8个月的婴儿需赴疫区时需与医生联系。
为了阻止蚊虫进一步传播疾病,应将患者隔离在有良好的防蚊设备而且用灭蚊剂喷洒过的房间内。
预防参考文献
1.Domingo C, Fraissinet J, Ansah PO, et al: Long-term immunity against yellow fever in children vaccinated during infancy: 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The Lancet 19:1363-70, 2019.doi: 10.1016/S1473-3099(19)30323-8
关键点
黄热病是一种经蚊子传播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流行区域为南美洲和非洲。
轻度病例通常无法识别; 其他会引起发烧,头痛,肌痛和虚脱。
严重的病例会导致黄疸,谵妄,有时还会导致致命的出血热,并伴有癫痫发作,昏迷,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30%至60%)。
隔离疑似或确诊黄热病的患者。
支持治疗(包括使用维生素K治疗出血,使用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和硫糖铝预防出血)。
有一种有效的疫苗; 单剂量可提供足够的终身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