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状芽胞杆菌属中最主要的是产气荚膜杆菌,在腹腔混合感染中非常多见,多由脏器破裂或盆腔感染引起。腹部感染的症状可能包括发烧,疼痛和压痛。 盆腔感染的症状可能包括恶臭的分泌物。通过革兰染色和培养确诊。用青霉素和外科清创术治疗。
腹部和盆腔感染梭菌感染 病情严重,可致命。
Clostridium梭状芽胞杆菌是人类胃肠道的常见寄生菌,通常与其他细菌混杂,是腹腔感染的常见病因,梭菌通常是以下疾病重要的病原体:
气肿性胆囊炎
子宫气性坏疽(分娩后发生,曾有脓毒性流产病史患者中常见)
某些其他女性生殖道感染(输卵管卵巢,盆腔和子宫脓肿)
结肠癌穿孔后感染
其中最常见的是C. perfringens,结肠癌中最多见的是C. septicum败血梭状芽胞杆菌。梭状芽胞杆菌产生外毒素(卵磷脂酶、溶血素、胶原酶、蛋白酶、脂肪酶),可引起坏死。多伴有气体产生。败血梭状芽胞杆菌还可以通过卵磷脂酶(alpha毒素)与红细胞胞膜作用引起溶血性贫血。严重溶血、肌肉坏死及相关毒性还可导致急性肾衰竭的发生。
症状和体征
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的症状与其他腹腔感染相似(如疼痛,发热,腹部压痛,中毒表现)。 子宫感染的患者可有恶臭、血性阴道分泌物,有时会有气体自子宫颈逸出。急性肾小管坏死少见。
败血症
败血症为腹腔内或子宫梭菌感染的并发症。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呕吐,腹泻,腹痛,低血压,心动过速,黄疸,发绀,少尿。
约7%-15% 产气荚膜梭菌C. perfringens败血症患者, 发生急性大血管内溶血。这些患者表现为黄疸和淡红色血清和尿液。球形红细胞,血影细胞,有时产气荚膜梭菌C. perfringens 可以在染色后血涂片中看到。患者血培养 C. perfringens阳性。
梭菌败血症可能会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常发生于入院24小时内,致死率高。
诊断
革兰染色和培养
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需要高度警惕。对脓液、恶露或血标本进行早期多次革兰染色和培养以利早期诊断。 伤口分泌物的革兰氏染色显示革兰氏阳性棒;由于α-毒素的破坏,不存在多形核细胞。
但由于 C. perfringens 在正常女性阴道或恶露中也可分离出,因此培养无特异性。
X线片可显示局部气体,例如位于胆道系统或胆囊壁、子宫内等。
治疗
关键点
腹部和盆腔感染梭菌感染病情严重,可致命。
其他腹腔感染相似,腹腔梭菌感染可导致疼痛,发热,腹部压痛和中毒表现。
患者子宫的梭菌感染可有恶臭,血性白带,子宫颈产气。
对梭菌感染的早期诊断需要接诊者怀有高度的警惕性,并对取自感染部位的标本和脓液,恶露体和血液样品予以及早、重复的革兰氏涂片染色和培养检查。
用外科清创术和高剂量青霉素或其他抗生素(碳青霉烯类,beta-内酰胺/beta-内酰胺酶抑制剂,甲硝唑,克林霉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