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脉、呼吸停止或严重受抑制的病人应直接插管,无需用插管辅助药物。其他病人应给予镇静麻醉,将病人不适减到最小以利于插管(称为快速诱导插管)。
插管前的预处理
经典的预处理包括
100%浓度的氧气(纯氧)
利多卡因和/或芬太尼
有时用阿托品、神经肌肉阻滞剂或两者合用
如果时间允许,病人应先吸入100% 氧气 3~5分钟;这种方法对既往健康者可维持高达8分钟的满意氧合。无创通气 (NIV) 或高流量鼻插管 (HFNC) 可用于帮助预给氧(1)。即使在呼吸暂停患者中,这种预氧合也已被证明可以改善动脉血氧饱和度并延长安全呼吸暂停时间(2)。然而,需氧量和安全的呼吸暂停时间取决于脉率、肺功能、红细胞计数和许多其他代谢因素。
喉镜检查可引发咳嗽,并引起交感神经介导的升压反应,包括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颅内压也可能升高。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一些专业人士会在镇静和麻醉前1至2分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以减少咳嗽,并减少可能发生的交感神经介导的升压反应,但该操作的证据不一。芬太尼(例如,3至5 mcg/kg IV),也可在插管前1至2分钟给予,也可减弱交感神经介导的升压反应。
儿童和青少年插管时常有迷走神经反应(显著的心动过缓),通常插管同时会静注阿托品0.02mg/kg(最低剂量:婴儿0.1mg,儿童和青少年0.5mg)。
对于 > 4岁的病人,为了防止足量琥珀胆碱引起的肌束震颤,有些医生会使用小剂量神经肌肉阻滞剂,如维库溴铵0.01mg/kg静脉推注。肌束震颤可导致觉醒后肌痛并引起暂时性高血钾。然而,这种预处理的实际效果并不确定。
镇静与镇痛下插管
喉镜检查和插管会有不适感,对清醒病人必须静注短效镇静药物或兼有镇静镇痛的药物。
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一种非巴比妥类安眠药)可能是首选治疗方案。
芬太尼5 mcg/kg静脉注射(儿童为2-5 mcg/kg)效果良好,不会引起心血管抑郁。注:该剂量高于镇痛药剂量,如果与镇静催眠药(如异丙酚或依托咪酯)合用,则需要降低剂量。 芬太尼是一种阿片类药物,因此具有镇痛、镇静作用。 但是,高剂量时可能会发生胸壁肌肉僵硬。
氯胺酮静脉注射1~2mg/kg,是一种具有心脏刺激作用的解离型麻醉剂。 它通常是安全的,但可能导致觉醒状态下的幻觉或怪异行为。这些不良反应可以通过低剂量的预防性苯二氮卓类药物来控制。
丙泊酚,一种镇静剂和健忘药,通常以1.5~3 mg/kg静脉注射用于诱导,但可引起心血管抑制导致低血压。
硫喷妥钠静脉注射液(3~4mg/kg)及美索比妥静脉注射液(1~2mg/kg)容易引起低血压,较少使用。
气管插管的肌松药物
静脉推注神经肌肉阻滞剂,松弛骨骼肌,使插管明显容易。
琥珀胆碱(1.5mg/kg静注,婴儿2.0mg/kg),一种除极化神经肌肉阻滞剂,起效最为迅速(30秒~1分钟),维持有效时间最短(3~5分钟)。但以下情况避免使用:烧伤、肌肉挤压伤> 1~2天、脊髓损伤、神经肌肉疾病、肾衰竭以及可能的眼部贯通伤。大约1/15,000的儿童(成人发生率更低)由于遗传易感性,使用琥珀胆碱时会发生 恶性高热。由于可能出现显著的心动过缓,在儿童中使用琥珀胆碱时需联合使用阿托品。
可替换的非除极化神经肌肉阻滞剂,维持有效时间较长(> 30分钟),起效较慢。除非大剂量用药才能加快起效,而这将显著延长肌松时间。这类药物包括:阿曲库铵0.5mg/kg,美维库铵0.15mg/kg,罗库溴铵1.0mg/kg,维库溴铵0.1~0.2mg/kg。药物注射时间需超过60秒。
局部麻醉下插管
清醒病人插管(不适用儿童)需进行鼻咽部麻醉。 通常使用苯佐卡因、丁卡因、氨基苯甲酸丁酯(butamben)和苯扎氯铵的商用气溶胶制剂。 或者,4%利多卡因可以通过面罩雾化吸入。使用苯佐卡因时需要小心,因为它会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插管后镇静和镇痛
适当的药物也应立即用于插管后的镇静和镇痛。阿片类药物和苯二氮卓类药物(如芬太尼和咪达唑仑)的组合可以作为推注剂量快速给药。也可以使用持续输注镇静剂,如丙泊酚或右美托咪定。在初次插管和复苏后,临床实践指南建议成年危重患者使用轻度镇静(而不是深度镇静),并建议使用丙泊酚或右美托咪定而不是苯二氮卓类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的谵妄发生率较高(3)。
参考文献
1.Higgs A, McGrath BA, Goddard C,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racheal intubation in critically ill adults.Br J Anaesth 120:323–352, 2018. doi: 10.1016/j.bja.2017.10.021
2.Mosier JM, Hypes CD, Sakles JC: Understanding preoxygenation and apneic oxygenation during intubation in the critically ill.Intensive Care Med 43(2):226–228, 2017.doi: 10.1007/s00134-016-4426-0
3.Devlin JW, Skrobik Y, Gélinas C,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Pain, Agitation/Sedation, Delirium, Immobility, and Sleep Disruption in Adult Patients in the ICU. Crit Care Med 46(9):e825-e873, 2018.doi:10.1097/CCM.0000000000003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