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血症是指血流中出现细菌。
人工关节或人工心脏瓣膜或心脏瓣膜异常增加了菌血症发生风险,菌血症会持续存在或引起一些问题。
菌血症通常不会引起症状,但是有时细菌会在某些组织或器官蓄积,引起严重感染。
具有发生菌血症高风险的人群,在进行某些牙科或者医学操作前,应给予抗生素。
(另见隐性菌血症。)
通常,特别是日常活动导致的菌血症,不会引起感染,因为只有少量细菌出现在血液中,并很快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不过,如果细菌长时间或大量存在于血液中,特别是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菌血症即可导致其他感染,有时会触发严重的全身反应称作脓毒症。
不能被免疫系统清除的细菌在全身各个地方蓄积,并引起感染,如下面的:
在菌血症中,细菌往往嵌顿和积存在特定身体结构上,如异常的心脏瓣膜上。细菌尤其容易积存在体内的人工材料上,比如静脉导管以及人工(假体)关节和人工瓣膜上。细菌的聚集(菌落)可以使细菌黏附在这些部位,持续或周期地释放细菌进入血流。
菌血症的病因
菌血症可由以下情况导致
某些日常活动
牙科操作或医疗操作
某些细菌感染
注射违禁药品
日常活动有时可导致健康人群发生菌血症。例如,用力刷牙可以引起菌血症,因为寄居在牙齿周围牙龈的细菌被迫入血。消化时肠道的细菌也可以进入血流。日常活动发生的菌血症很少会导致感染。
牙科操作或医疗操作可导致菌血症。在牙科操作(如由牙医进行牙齿清洁)过程中,寄居在牙龈的细菌会脱落进入血流。向膀胱内插入导尿管或进行消化道或泌尿道插管时,也可发生菌血症。插管的部位(如膀胱或肠道)可能存在细菌。细菌也可以出现在插入部位(如膀胱、肠道),所以即使执行无菌技术,这些操作也可以使细菌进入血流。感染伤口、脓肿(积脓)和褥疮的手术治疗可导致细菌从感染部位脱落,从而引起菌血症。
在某些细菌感染中,如肺炎和皮肤脓肿,细菌可周期性进入血流,导致菌血症。许多儿童时期常见的细菌感染可以引起菌血症。
注射违禁药品可导致菌血症,因为所使用的针头通常存在细菌污染,且吸毒者可能不对皮肤进行妥善消毒。
菌血症的症状
通常,由普通事件(如牙科操作)导致的菌血症是暂时的,且不出现症状。由其他情况导致的菌血症则可导致发烧。如果菌血症患者出现发热、心率加快、寒战、低血压、胃肠道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和腹泻)、呼吸急促和/或意识模糊,他们很可能发生了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
菌血症的诊断
血培养
如果怀疑菌血症、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医生通常会留取血液样本,然后在实验室中进行培育(培养)和鉴定细菌。必要时,医生可能也会使用其他样本(如尿液或痰液)进行细菌培养。
菌血症的治疗
抗生素
如果发生感染和脓毒症,用抗生素治疗。
医生应消除细菌来源(如导管)。
菌血症的预防
具有菌血症发生高风险的人群(比如有人工心脏瓣膜或人工关节或心脏瓣膜异常的人群),在实施可以引起菌血症的操作前常常给予抗生素:
牙科操作
感染性伤口的手术治疗
抗生素有助于预防菌血症,从而预防感染和脓毒症的发生(参见表在美国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医疗操作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