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由于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眼球后部内表面的一层透明感光膜)损伤。
视网膜血管渗漏。
新生血管形成,常导致出血、瘢痕形成或视网膜脱离。
诊断根据散瞳后眼底检查的结果而定。
对于已存在或可能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控制血糖、血压非常重要。
有时,激光治疗有助于预防或延缓进一步损伤的发生。
糖尿病是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主要致盲原因之一,尤其是工作年龄的成人中。无论是否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几年后都有可能发生视网膜病变。因糖尿病和高血压都可损害视网膜,因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明显增加。怀孕也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加重。
血糖升高使小血管壁脆弱,容易受损,从而导致血和液体渗漏进入视网膜。受损的视网膜血管可渗出血液和液体,进入视网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性和视力损失的严重程度与以下因素有关:
血糖控制水平
血压水平
糖尿病患病时间的长短
通常,Ⅰ型糖尿病患者确诊后5年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 2 型糖尿病患者可在数年内不能察觉病变而无法作出诊断,因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在确诊糖尿病时就已存在。
(另请参见视网膜疾病概述。)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糖尿病可导致 2 种类型的眼部改变。
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首先发生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后发生,且更严重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对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内的小血管渗出液体或血液,可发展成小膨出。受渗漏影响的视网膜区域肿胀,导致部分视野受损。
最初,对视力的影响可能微乎其微,但之后,视力逐渐受损。可能会出现盲点,但患者可能没有注意到,通常只有在进行检查时才会发现。如果黄斑(视网膜的中央区域,包含高密度的感光细胞)附近发生渗漏,中央视力可能模糊。若因血管渗漏造成黄斑性水肿,将导致严重的视力下降。但是,即使视网膜病变发展到晚期,患者可能也不会出现视力下降。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糖尿病损害会促进新生血管的生长,新生血管的异常生长可引起出血、瘢痕,瘢痕的扩展可导致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异常生长,可引起出血、瘢痕。大面积瘢痕可导致视网膜脱离。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比,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视力下降更严重。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比,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视力的危害更大,可因玻璃体(充满眼球后方的胶状物)大量积血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导致完全或几乎完全的视力丧失。新血管的生长也可导致疼痛型青光眼的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中,虹膜内形成的异常血管会关闭虹膜和角膜之间的空间,阻塞眼睛排液,导致眼内压积存(青光眼)。黄斑性水肿可导致严重的视力下降。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可能包括视物模糊、视野中出现漂浮物(黑点)或闪光、严重的突发无痛视力下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控制血糖和血压的措施
对于黄斑性水肿,将药物注入眼内
激光光凝术
有时需要进行玻璃体切除术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旨在控制血糖和血压。
黄斑积液(黄斑水肿)患者中,可向眼部注射某些药物(例如,雷珠单抗、贝伐珠单抗、阿柏西普或法瑞西单抗),这些药物称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药物。还可向患者给予注射皮质类固醇植入物,以向眼内缓慢释放稳定水平的皮质类固醇。含有皮质类固醇地塞米松的植入物对持续性黄斑性水肿的患者有用。在某些国家/地区,对于因糖尿病导致黄斑性水肿的患者,可以使用含有皮质类固醇氟轻松的植入物。用药物缓解黄斑水肿可改善视力。
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光作用在眼底视网膜上,可减慢新生血管的生长并减少渗漏。激光治疗可能需要分多次重复进行。如果受损血管大量出血,可能需要进行玻璃体切除。在该手术中,从玻璃体所在的腔室内清除出血。在治疗玻璃体出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或黄斑性水肿的玻璃体切除术后,视力通常改善。激光治疗一般不会提高视力,但能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预防
积极控制糖尿病和血压水平是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有效的方法。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进行眼部检查,需散瞳后详细检查是否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以及是否有必要尽早进行治疗。患有糖尿病的孕妇则应每3个月检查一次。
了解更多信息
以下是可能对您有帮助的英文资料。请注意,本手册对该资源的内容不承担责任。
国家眼科研究所:用于了解成人和儿童眼部健康(英语和西班牙语)以及提供参与外联活动的资源。只需输入适当的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