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体癌和癌肉瘤的FIGO分期

分期*

定义

I†

仅限于子宫体和卵巢ǂ

  1. IA

疾病仅限于子宫内膜或非侵袭性组织学类型#,侵入子宫肌层不到一半,无或局灶性淋巴血管间隙受累 (LVSI)§ 或预后良好的疾病

  1. IA1

非侵袭性组织学类型仅限于子宫内膜息肉或仅限于子宫内膜

  1. IA2

非侵袭性组织学类型,累及不到一半子宫肌层,无或局灶性左心室积液

  1. IA3

仅限于子宫和卵巢的低级别子宫内膜样内膜癌(EECs)ǂ

  1. IB

非侵袭性组织学类型#侵犯一半或更多子宫肌层,且无或局灶性 LVSI§

  1. IC

侵袭性组织学类型#仅限于息肉或仅限于子宫内膜

II†

宫颈间质浸润,但未延伸至子宫外或伴有明显的 LVSI 或侵袭性组织学类型伴子宫肌层浸润

IIA

非侵袭性组织学类型宫颈间质的侵袭

IIB

非侵袭性组织学类型的大量 LVSI§

IIC

任何子宫肌层受累的侵袭性组织学类型

III

任何组织学亚型的肿瘤的局部和/或区域性扩散

  1. IIIA

子宫浆膜、附件或两者的浸润(直接延伸或转移)

  1. IIIA1

扩散至卵巢或输卵管(满足 IA3 期标准的情况除外)ς

  1. IIIA2

累及子宫浆膜下层或通过子宫浆膜扩散

  1. IIIB

转移或直接扩散至阴道和/或扩散至宫旁或盆腔腹膜

  1. IIIB1

转移或直接蔓延至阴道和/或宫旁

  1. IIIB2

盆腔腹膜转移

  1. IIIC

转移至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1. IIIC1

转移至盆腔淋巴结

  1. IIIC1i

微小转移

  1. IIIC1ii

转移灶

  1. IIIC2

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至肾血管,伴或不伴盆腔淋巴结转移

  1. IIIC2i

微小转移

  1. IIIC2i

转移灶

IV

扩散到膀胱和/或肠粘膜和/或远处转移

  1. IVA

肿瘤侵犯膀胱和/或)肠黏膜

  1. IVB

盆腔以外的腹膜转移瘤

  1. IVC

远处转移,包括肾血管、肺、肝、脑或骨上方任何腹外或腹内淋巴结的转移

子宫内膜癌分期与分子分类(示例)

  1. 分期名称

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分子研究(手术分期后的 I 期和 II 期)

  1. IAm阶段

POLEmut 子宫内膜癌,局限于子宫体或宫颈延伸,与LVSI程度或组织学类型无关

  1. IICm期

p53abn 子宫内膜癌局限于子宫体,伴有任何子宫肌层浸润,伴或不伴宫颈浸润,且无论 LVSI 程度或组织学类型如何

* 在所有阶段,必须记录病变的分级、组织学类型和 淋巴血管间隙浸润。

† 如果可行且可行,进行分子分类测试(POLEmut,MMRd,NSMP,p53abn)鼓励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预后风险组分层,并作为可能影响辅助和全身治疗决策的因素。

‡ 累及子宫内膜和卵巢的低级别子宫内膜样子宫内膜癌 (EEC) 被认为预后良好,仅当满足所有标准来区分仅限于累及子宫内膜和卵巢的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时,子宫内膜和卵巢(IA3期)从子宫内膜癌广泛扩散到卵巢(IIIA1期),不建议进行辅助治疗。这些标准是:(1)仅存在浅表肌层浸润(< 50%); (2) 不存在广泛/大量的 LVSI; (3) 没有额外的转移; (4)卵巢肿瘤为单侧,局限于卵巢,无包膜侵犯/破裂。

# 非侵袭性组织学类型由低级别(1 级和 2 级)肠内分泌细胞组成。侵袭性组织学类型包括高级别 EEC(3 级)、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未分化癌、混合癌、中肾样癌、胃肠道粘液性癌和癌肉瘤。

§ 淋巴血管间隙浸润定义为广泛/实质性,累及血管 ≥ 5 gen。

¶ 微转移灶被认为是转移性受累 (pN1 (mi))。孤立肿瘤细胞(ITC)的预后意义尚不清楚。应记录等温滴定量热法,并将其视为 pN0(i+)。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 (AJCC) 癌症分期手册第 8 版,大转移瘤大小 > 2mm,微转移瘤大小为 0.2–2mm 和/或 > 200 个细胞,孤立肿瘤细胞≥ 0.2mm 且≤ 200 个细胞。

Berek JS, Matias-Guiu X, Creutzberg C, et al: FIGO staging of endometrial cancer: 2023.Int J Gynaecol Obstet 2023;162(2):383-394.doi:10.1002/ijgo.14923

在这些主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