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剂是一种化学战剂,能引起水泡(囊泡),包括
芥类,包括芥子气和氮芥
路易斯气
光气肟(理论上其实是瘙痒性毒剂和腐蚀性毒剂而不是糜烂性毒剂,虽然它被归类为糜烂性毒剂)
这些药物也会影响呼吸道:芥末主要是影响大气道1型药物,光气肟是一种影响下呼吸道和肺泡的2型药剂,而路易氏剂是一种混合剂。
芥子气闻起来类似芥末、大蒜、辣根或沥青的气味。路易氏可能有天竺葵样气味,光气肟仅具有刺激性气味。这些气味的观念非常主观,并不是这些化合物的存在或特性的可靠指标。
(参见 化学战剂概述。)
发泡性化学损伤的病理生理学
芥子气和氮芥烷基化包括DNA在内的多种细胞成分,同时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对皮肤、眼睛、呼吸道产生类似的急性局部作用;致死浓度能够抑制骨髓。表皮基底层细胞损伤导致表皮与真皮分离脱落,高剂量时表皮直接坏死脱落。疱液中不含活性芥子气。大气道的1型毒剂损伤涉及气道粘膜的假膜脱落。肺水肿(2型毒剂损伤)可能会在高剂量发生。芥类还可能通过胆碱能机制诱发恶心。由骨髓抑制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可能在暴露后一到两周内导致败血症。 长期影响可能包括眼睛的改变(如慢性角膜炎)和皮肤和呼吸道的癌症。
路易斯气 引起的皮肤损伤类似于芥子气,尽管损伤的机制不同,包括作用于谷胱甘肽和酶类的巯基以及抑制丙酮酸脱氢酶。路易斯气的砷基在呼吸道导致肺毛细血管渗漏和肺水肿;高剂量时可能会发生全身性低血压,即所谓的路易斯气休克。与芥类不同,路易斯气并不引起免疫抑制。
光气肟引起荨麻疹然后导致组织坏死,但其机制尚不明确。
发泡性化学损伤的症状和体征
芥类化合物在潜伏期后引起肌紧张和皮肤疼痛、红斑以及水疱形成加重。潜伏期长短与剂量呈负相关,但通常至少几个小时(可能高达36小时)。芥子气引起的水疱有时像一串珍珠围绕在中心区域,看起来没有受到影响,但实际上已经损坏到不能起水泡;氮芥引起的水疱不太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水疱可能增大并下垂。疼痛性化学性结膜炎引起的反射性眼睑闭合早于皮肤症状,但仍延迟数小时。可能出现角膜浑浊。呼吸系统表现包括咳嗽、喉痉挛、声音嘶哑、喘息和吸气性喘息;这些也是接触1型肺部制剂的典型症状和体征,与皮肤损伤一样,在潜伏期后发生,潜伏期与剂量成反比,但通常至少是几小时。严重的暴露接触可能会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中度到高剂量时可能会出现恶心。
皮肤暴露接触路易斯气1分钟之内或左右时即可引起疼痛。通常15至30分钟内红斑明显,并在数小时后发展为水疱。水疱通常在红斑区域中心形成并向外周散布。疼痛通常不如芥类引起的那么严重,在水疱形成后开始减轻。吸入后不久即发生粘膜和大气道刺激,导致咳嗽、打喷嚏和喘息。几个小时后,出现2型症状(胸闷和呼吸急促)。
皮肤接触光气肟在5~20秒内引起剧烈的“刺”痛和烫伤。之后受影响的皮肤变灰,边界出现红斑。暴露接触之后5~30分钟内,水肿导致风团形成(荨麻疹)。在接下来的1周内皮肤变成黑褐色,之后由于皮肤及皮下组织和肌肉发生坏死变成黑色。如果不通过手术切除,病变可能持续超过6个月。光气肟即使低剂量也可在呼吸道引起肺水肿。
发泡性化学损伤的诊断
临床评估
暴露接触后短时间内即发生疼痛的提示毒剂可能是路易斯气或光气肟;皮肤的早期病变可以用来区别光气肟。延迟性疼痛(有时直到暴露接触后第二天才发生)提示芥子气可能。临床诊断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通常检测代谢物或DNA或蛋白质加合物)来证实,但只有专业的实验室提供相关检测。
暴露接触芥子气化合物的伤者2周内应定期检测全血细胞计数(CBC),以监测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分诊
所有潜在的皮肤或眼睛暴露接触糜烂性毒剂的伤者应优先考虑立即清洗。在2分钟内进行皮肤消毒是比较理想的,但暴露接触后15或20分钟内进行消毒可降低最终水疱可能大小。然而即使伤者在此时间点之后就诊仍应尽快消毒,以阻止继续吸收和蓄积至致死剂量,芥子气和路易斯气的致死剂量约3到7g。然而除了可能发生气道梗阻的伤者,当有大量紧急的伤者需要治疗时,大多数暴露接触糜烂性毒剂的伤者能够容忍短暂的延迟治疗。
发泡性化学损伤的治疗
祛除毒物
治疗类似热烧伤的皮损
必要时呼吸支持
应尽快对皮肤进行清洗,最好使用活性皮肤清洗液(RSDL®)。如果没有RSDL®时,可以使用0.5%的次氯酸钠溶液。可以尝试物理或机械清洗,肥皂和水或高流量低压水都可能有助于迅速应急清洗大规模伤亡。 眼睛和伤口应该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皮肤损伤按热烧伤处理(参见烧伤:初期伤口护理)。然而,由于接触发泡剂的患者的液体损失低于热烧伤患者,因此应使用比Brooke或Parkland治疗热烧伤的液体替代配方中所要求的更少的液体。严格无菌是非常重要的,以防止继发感染。应在眼睑边缘涂抹抗生素软膏以防止眼睑粘连。
对于有呼吸道症状的伤者需要包括气道和呼吸在内的呼吸道支持护理(参见肺化学战剂:治疗)。 因为恶心是胆碱能来源,可用阿托品(如必要时每1到2h静推0.1~1.3mg)进行治疗。
骨髓抑制需要反向隔离与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
本文仅代表作者的观点,并不反映美国陆军部、国防部或美国政府的官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