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斑疹伤寒是由Rickettsia prowazekii(普氏立克次体)感染所致。症状包括持续高热、顽固性头痛和斑丘疹。
(参见立克次体及其相关病原体感染概述。)
流行性斑疹伤寒为立克次体病。
人类是R. prowazekii(普氏立克次体 )的天然宿主,该病原体在全世界流行,通过体虱传播,当虱粪被抓挠或摩擦进入叮咬伤口或其他伤口(有时通过眼部或口部粘膜)时发生感染。在美国,人类偶尔会在与飞松鼠接触后感染流行性斑疹伤寒,因为飞松鼠身上的跳蚤或虱子可能是传播媒介。
< 10岁儿童死亡情况罕见,但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症状和体征
本病潜伏期为7~14天,之后出现发热、头痛和虚脱表现。体温可在数天内升高至40°C,并持续高热,早晨略有缓解,持续约2周。头痛症状多发且剧烈。在发病后的第四到第六天,会出现小的粉红色斑疹,迅速遍布全身,通常在腋窝和上躯干,但手掌、脚底和面部很少出现。其后,皮疹变暗转为斑丘疹。在严重的情况下,皮疹出血形成瘀斑。
有时会出现脾肿大。大多数重症患者会出现低血压。血管塌陷、肾功能不全、脑炎症状、瘀斑伴坏疽和肺炎是预后不良的征兆。
Brill-Zinsser病是流行性斑疹伤寒的轻微复发,如果宿主防御能力下降,可能在初次感染后数年发生。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诊断
病史和体格检查
对皮疹进行荧光抗体染色活检以发现病原体
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在急性期无用)
聚合酶链反应(PCR)
虱侵扰通常显而易见,如果有可能的暴露史(例如居住或到访病区),则强烈提示斑疹伤寒。
(参见立克次体和相关病原体感染的诊断)。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治疗
多西环素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主要治疗药物是多西环素,直到患者病情好转,体温恢复正常24至48小时,并接受至少7天的治疗。对于不能耐受多西环素的患者,建议进行脱敏治疗。
虽然一些四环素会导致8岁以下儿童的牙齿染色,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建议使用一个疗程的多西环素(1)。研究表明,短疗程的多西环素(5至10天,用于立克次体病治疗)可用于儿童,不会导致牙齿染色或牙釉质变弱(2)。
氯霉素是二线治疗药物。在美国没有口服氯霉素供应,其使用可能会引起血液学不良反应,需要监测血液指标。
流行性斑疹伤寒重症患者感染后期毛细血管通透性明显增加,因此,输液时要注意维持血压,同时避免加重肺水肿和脑水肿。
治疗参考文献
1.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formation for Healthcare Providers, Typhus Fevers
2.Todd SR, Dahlgren FS, Traeger MS, et al: No visible dental staining in children treated with doxycycline for suspected Rocky Mountain Spotted Fever.J Pediatr 166(5):1246-51, 2015.doi: 10.1016/j.jpeds.2015.02.015
预防流行性斑疹伤寒
灭虱和免疫接种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然而,现在已经没有疫苗了。用马拉硫磷或林丹处理感染的人以清除虱子。床上用品和衣物应至少每周用热水 (> 54 C) 清洗一次,并在高温下烘干。不可水洗的衣物和物品可以干洗或密封在塑料袋中并存放 2 周。床上用品和衣服也可以用杀虫剂氯菊酯处理。
关键点
流行性斑疹伤寒在全世界流行;人类是天然的储存库。
人传人感染通过体虱传播,当虱子的粪便被刮擦或揉入虱子叮咬处、皮肤伤口或粘膜时发生。
此后,小的粉红色皮疹迅速出现在身体上,然后颜色变黑并形成斑丘疹。
病死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血管塌陷,肾功能不全,脑炎征,瘀斑坏疽,和肺炎是预后不良的迹象。
根据虱子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迹象以及近期在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怀疑流行性斑疹伤寒;用皮肤活检的荧光抗体染色确认。
用多西环素治疗。
Brill-Zinsser病是流行性斑疹伤寒的轻微复发,如果宿主防御能力下降,可能在初次感染后数年发生。
Brill-Zinsser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