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蛔虫病是一种罕见的由浣熊贝蛔虫感染导致的疾病,Baylisascaris procyonis在人类可导致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眼部疾病,或内脏幼虫迁移综合征。
(参见寄生虫感染。)
感染通常发生儿童,因接触受浣熊粪便污染的泥土或其他物品感染。在美国,大多数案例主要发生在中大西洋和美国中西部以及东北部。虽然贝蛔虫病在人类很少见,之所以受关注是因为大量的浣熊与人类近距离生活,而且这些动物中 B. procyonis 贝蛔虫的感染率很高。
受感染的浣熊每天可在粪便中排出数百万枚虫卵;虫卵可以在环境中生存多年。人类通过摄入感染性虫卵而患病。
被人摄入后,卵孵化为幼虫。非特异性症状,如发烧、嗜睡和恶心,最早可能在摄入后一周出现。幼虫在多种组织中移行(肝、心、肺、脑、眼睛)导致内脏幼虫移行症和眼幼虫移行症,与弓蛔虫引起的病症类似。但是,与弓蛔虫 Toxocara幼虫不同的是,Baylisascaris贝蛔虫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可持续生长至较大尺寸(雌虫长至24cm,雄虫长至12cm)。神经系统异常通常在摄入大量感染性卵子后 2 至 4 周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幼虫引起炎症反应、嗜酸性脑膜脑炎和大量组织损伤,导致精神状态改变、易怒、小脑异常、共济失调、木僵和昏迷。即使经过治疗,也经常会导致死亡或永久性残疾。
人类神经系统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
摄入的虫卵数量
中枢神经系统中移行幼虫的数量
贝蛔虫造成的组织损伤和症状相对严重,因为Baylisascaris 其可到处迁移并不会容易死亡。
蛔虫病的诊断
MRI
抗体检测
Baylisascaris 贝蛔虫脑炎在突发嗜酸粒细胞性脑炎和有可能接触浣熊和/或浣熊粪便的地区(如可能导致误食浣熊粪便或污染土壤)的病人中,应考虑。
特征性表现包括脑脊液(CSF)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周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以及MRI扫描发现深部,尤其是脑室周围的白质异常。
贝蛔虫诊断困难,因为血清学检测试剂都没有上市,如果高度怀疑感染可将血清或脑脊液标本送至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进行抗体检测。
眼科检查是发现幼虫也可提示感染。
湾蛔虫病的治疗
阿苯达唑
当怀疑感染贝叶虫病时,立即口服阿苯达唑25至50 mg/kg,每天一次,持续10至20天,可能有效。在摄入潜在传染性物质后应尽快开始推定治疗,最好在三天内开始。如果没有阿苯达唑,可以使用甲苯达唑或伊维菌素直至获得。
贝蛔虫病的预防
为了防止蛔虫病,重要的是要阻止浣熊住在房屋内或附近。沙箱不使用时应盖上。浣熊使用同一个公共场所排便,在一个区域内留下大量的管状恶臭的粪便(称为浣熊厕所)。因为受寄生虫污染的可能性很高,浣熊厕所具有生物危害性,最好由专业人员来清除。(参见 the CDC Raccoon Latrines: Identification and Clean-up.)
关键点
虽然贝蛔虫病,一种浣熊感染,在人类很少见,之所以受关注是因为大量的浣熊与人类近距离生活,而且这些动物中贝蛔虫 B. procyonis 的感染率很高。
贝蛔虫病通常发生在接触浣熊粪便污染的泥土或其他物品的儿童。
贝蛔虫造成的组织损伤和表现较重,因为 Baylisascaris体型较大,可迁移各处并在人体中不易死亡。
诊断是困难的,因为血清学检测试剂都没有上市,但可将血清或脑脊液(CSF)标本送至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进行抗体检测。
如高度怀疑贝蛔虫感染,立即开始阿苯达唑治疗(25至50mg/kg每日一次口服连服10〜20天)可能是有效的。如果一个人摄入了可能被浣熊粪便污染的土壤或沙子,则应尽快开始推定治疗。
收集的浣熊粪便(浣熊厕所)是生物危害物,最好由专业人员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