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菌肿是由真菌或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局部感染性疾病。可累及足、上肢末端或背部。临床症状包括肿胀和窦道形成。本病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表现来进行,通过渗出物镜检和培养来确诊。治疗措施包括抗菌药物的应用和外科手术切除,有时需截肢。
(参见真菌感染概述。)
细菌,主要是 诺卡菌属 种和其他放线菌,引起超过一半的病例。其余病例则由约20种不同的真菌所引起。由真菌引起的病变有时又称为真菌性足菌肿。
足菌肿主要发生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包括美国南部。足菌肿发生在被称为“足菌肿带”的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赤道地区。真菌性足菌肿(也称为足菌肿)是非洲最常见的类型。细菌性足菌肿(有时称为放线菌)在南美洲和中美洲以及一些亚洲国家引起大多数病例。
当有机体通过足部裸露皮肤或携带受污染植物或其他物体的工人的四肢或背部的穿透性局部创伤部位进入时,会获得足菌肿。20~40岁的男性受感染机会最多,推测可能与他们在户外工作容易受伤有关。
感染在病灶周围的皮下组织间蔓延而引起局部肿胀,并形成窦道,窦道可排出特征性颗粒,这些颗粒是由堆积在一起的病原体组成。引起足菌肿的病原体不同,显微镜下所见组织病理反应各异,可表现为化脓性或肉芽肿性病变随着感染的进展,可继发细菌感染。
足分支菌病的症状和体征
足分支菌病的初始病变可表现为丘疹、固定性皮下结节、基部发硬的水疱或皮下脓肿,后者破溃后形成与皮肤表面相通的瘘管。早期病灶的内部或周围常出现纤维化。如果没有合并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则病变部位仅有轻微触痛或无触痛。
在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的病程中,病情慢性进展,逐渐向邻近组织蔓延并造成邻近肌肉、肌腱、筋膜和骨骼的破坏。本病既不出现全身性播散性感染,也无提示全身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存在。最后肢体肌肉逐渐减少、肢体变形及组织破坏而使受累肢体不能活动。
感染晚期,受累肢体异常肿胀、变形,局部形成杯状的囊性肿块。多个相互连通的窦道和瘘管形成,排出含有特征性白色或黑色颗粒的浓厚的或血清血液样渗出物。
此图像显示的是足分支菌病患者足部的多发浸润性结节病灶。
©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此图显示多个皮下结节以及皮肤表面的破裂性病变。
©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这张照片显示慢性,未愈合的伤口,反复出现引流和溃疡发作(上图),足部整个骨骼结构遭到严重破坏(下图)。
©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足菌肿的诊断
渗出物检测和培养
用肉眼和显微镜检查渗出物中的颗粒,可大致鉴定病原体,其含有特异性的、形态不规则,颜色不一,大小约0.5~2mm的颗粒。将颗粒压碎并培养可鉴定出准确的病原体。被检查标本中可能会培养出许多细菌和真菌,其中某些可能是继发感染的病原体。
足分支菌病的治疗
更多信息
以下英语资源可能会有用。 请注意,本手册对这些资源的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Mycetoma Research Center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ollaborating Center on Mycetoma): Mycetoma management guidel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