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三分之二的婴儿在 6 个月大时就能经常睡整夜觉了。在出生后前几年的晚些时候,孩子可能会有夜醒的情况,通常发生在生病或作息时间改变时。随着年龄增长,快速眼球运动 (REM) 睡眠时期增加,在此睡眠周期阶段内会做梦(包括梦魇)。
每个家庭对儿童与父母一起睡觉以及其他睡觉习惯的态度各不相同,不同的文化对睡眠习惯的态度也不同。专家建议,婴儿应与父母睡在同一个房间,但不要睡在同一张床上(分床睡)。同床或睡在一起被认为会增加与睡眠相关的婴儿死亡风险,如婴儿猝死综合症 (SIDS)。重要的是,父母之间要坦诚地交流自己的睡眠偏好,以避免给孩子造成压力和传递混乱信息。
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睡眠问题来得快去得也快,或者只是暂时的,通常不需要治疗。
(另请参见儿童行为问题概述。)
梦魇
梦魇是在眼快速运动睡眠阶段发生的令人惊恐的噩梦。发生梦魇的儿童可能会被完全惊醒,并能绘声绘色地回忆噩梦的细节。
梦魇并非是恐慌的理由,除非它经常发生。在压力大的时候,或者在孩子看过含有恐怖或暴力内容的电影或电视节目后,这种症状会更频繁地出现。如果经常做噩梦,家长可以在噩梦发生前,尤其是临睡前,记录下孩子白天的活动,看看能否找出原因。
夜惊和梦游症
夜惊是一种不完全觉醒并伴有极度焦虑的发作,通常发生在入睡后的头几个小时。夜惊发生在非快速眼动 (NREM) 睡眠中,最常见于 3 到 8 岁的儿童。
在夜惊中,儿童发出尖叫声,看起来受到惊吓,伴有心率过快、出汗和呼吸急促。儿童似乎意识不到父母的存在,可能会剧烈扭动并对安抚没有反应,可能会说话但无法回答问题。夜惊发作时不应叫醒孩子,因为这会令他们更为惊恐。通常,孩子会在几分钟后重新入睡。与梦魇不同的是,孩子不能回忆夜惊发作时的细节。在夜惊发作时,孩子可能的大声尖叫以及不能安慰的特点使夜惊发作很触目惊心。
大约有三分之一出现夜惊的儿童也会梦游(在明显的熟睡状态时从床上起身并四处走动,也称为梦行症)。大约 13% 的儿童在 10 岁前至少会有一次梦游。
夜惊和梦游症几乎都可以不经治疗而停止,但少数情况下可能持续数年之久。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进行任何治疗,但如果这种疾病状态持续到青春期或成年期并且较为严重,则需要进行治疗。对于需要进行夜惊治疗的儿童,有时镇静剂或某些抗抑郁剂有帮助。然而这些药物药效较强且可能有副作用。
有时睡眠会因不宁腿综合征而打断,少数儿童(特别是踢打和打鼾的儿童)可能会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医生可能会建议不宁腿综合征患儿补充铁质,即使他们并没有缺铁性贫血,且可能建议出现踢打和打鼾的儿童进行睡眠呼吸暂停评估。
拒绝上床睡觉
儿童(尤其是年龄在 1 至 2 岁之间)常常因为分离焦虑而拒绝上床睡觉,而年龄较大儿童则会尝试适应他们所处环境的方方面面。幼儿在被独自放在摇篮里时经常会大哭大闹或者自己爬出来寻找父母。
另外一个拒绝上床睡觉的常见原因是上床睡觉的时间太晚。有的孩子会经常被允许比平时玩得更晚才睡觉,这样的次数多了,就会重新调整他们的生物钟,从而使拒绝上床睡觉的情况更多地发生。每晚提前几分钟睡是重置生物钟的最佳方法,但如果需要,使用非处方助眠药(如褪黑素或抗组胺药)进行短暂治疗可以帮助儿童重置生物钟。
如果父母长时间待在房间里安慰孩子或把孩子抱下床,孩子对上床睡觉的抗拒可能会加剧。事实上,父母的这些行为会强化夜间惊醒,在夜间惊醒时,孩子会试图重现他们入睡时的情景。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父母必须安静地坐在过道中,并注视孩子的一举一动以确保孩子是躺在床上的。然后儿童会独自确立入睡的方法,并明白起床是不被鼓励的行为。儿童还会明白父母会陪伴在身边,但不会讲更多故事或做游戏。最终,孩子会安定下来并入睡。给孩子提供一个依恋对象(如泰迪熊)通常会有所帮助。小夜灯或者白噪音也可以使孩子感到舒适。一些父母可能会发现,给孩子一张“睡眠通行证”,可以在下床时上交一次,从而设定限制很有帮助。
夜间觉醒
每个人每晚都会惊醒数次。不过大多数人通常都会自己恢复睡眠。在搬家、生病或其他压力事件后,儿童经常会反复发生夜间觉醒。如果孩子在下午睡觉的时间过长,或在夜间入睡前因玩耍而过度兴奋,则可加重其睡眠问题。有时睡眠会因不宁腿综合征而打断,少数儿童(特别是踢打和打鼾的儿童)可能会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医生可能会建议不宁腿综合征患儿补充铁质,即使他们并没有缺铁性贫血,且可能建议出现踢打和打鼾的儿童进行睡眠呼吸暂停评估。
如果因为夜间苏醒的问题而允许孩子和父母同睡,这种做法似乎只会使问题长久化。在夜间与孩子玩耍或喂食,或责骂或惩罚夜间醒来的孩子也是适得其反的措施。用单纯的安慰把儿童劝回到床上通常更为有效。
在就寝前使用一些常规方法常常是有帮助的,包括读一个简单的故事、提供一个孩子喜爱的玩具或毛毯以及一个小夜灯(对于 3 岁以上的孩子)等。为了减少儿童夜间觉醒的可能性,应该尽量保证儿童夜间醒来的环境和位置与儿童入睡时相同。因此,虽然儿童可能能够在另一个位置(例如,与父母在另一个房间中)安定下来,不过当把儿童放在婴儿床或床上时,他不会完全睡着。
父母或其他监护者应该尽量在每晚都遵守这些规则,以使孩子逐渐知道什么是大人期望他们做的事情。如果儿童身体健康,则可以允许他哭闹几分钟,这往往会让他自己安定下来,也可以减少夜间觉醒行为。然而,过多的哭闹会适得其反,因为父母可能会觉得有必要打破常规,抱着孩子重新入睡。
一些 3 至 10 岁儿童的家长可能会发现红灯/绿灯时钟很有用。时钟放在孩子房间里,孩子可以看到。绿灯的设置由家长决定,向孩子表明何时可以下床。
了解更多信息
以下是可能对您有帮助的英文资料。请注意,本手册对该资料中的内容不承担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