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窒息性化学战剂

作者:James M. Madsen, MD, MPH, University of Florida
已审核/已修订 10月 2024
看法 进行患者培训

全身性窒息是一种 化学战剂包括 (♦1♦)

  • 氰化物

  • 硫化氢

全身性中毒性毒剂也被称为血液毒剂,因为它们是通过通过血液系统分散至全身。然而其作用位点是不血液而是在整个身体的细胞水平。

口服氰化物盐 可被用于谋杀,但吸入氰化氢或氯化氰也能造成更多的人员伤亡,因为这两者在常温下是极易挥发性液体或气体。氰化物是众多家用和工业用制品燃烧的产物,伤者吸入浓烟可能也有氰化物中毒。氰化物具有特征性的苦杏仁气味,但是检测这种气味的能力是由单个基因决定的,该基因在一半人口中缺失。

硫化氢在常温下保持气体。因此通常是通过吸入暴露接触。硫化氢可以通过混合含硫日用化工品与酸产生;这种组合常被用于自杀(称为洗涤剂自杀),残余气体会影响救援人员,引起群体伤亡。粪便分解时也会产生硫化氢。大型农场粪池往往含有致死浓度的气体,这可能会导致没有穿戴适当防护装备救援人员的群体伤亡。硫化氢具有特征性的臭鸡蛋气味,但高浓度会损伤嗅觉纤维使得此气味在最致命的环境中无法察觉。

(参见 化学战剂概述。)

经验与提示

  • 高浓度硫化氢会损伤嗅觉纤维使得此气味在最致命的环境中无法察觉。

参考文献

  1. 1.Borron SW, Bebarta VS。Asphyxiants. Emerg Med Clin North Am.2015;33(1):89-115.doi:10.1016/j.emc.2014.09.014

系统性窒息性化学损伤的病理生理学

氰化物和氢硫化物都进入线粒体,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这是氧化磷酸化(细胞呼吸)所需的酶。 氧化磷酸化的抑制导致细胞缺氧、ATP耗竭、无法提取血液氧递送到组织以及机体尝试通过无氧呼吸产生能量导致乳酸酸中毒。 所有的器官和组织都受影响,但神经元比肌肉组织更敏感;中枢性呼吸暂停是常见的死亡机制。氰化物,特别是硫化氢,还有其他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系统性窒息性化学损伤的症状和体征

氰化物起初引起气喘、心动过速和高血压。短短的30秒内可能会出现意识丧失和抽搐。破伤风样症状,包括牙关紧闭(牙关紧闭症),痉笑(鬼脸)和角弓反张(颈部拱起)可能会出现。皮肤可能会发红,但约一半的伤亡人员出现紫绀。呼吸暂停通常早于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出现,死亡之前可出现脱皮现象。

高剂量的硫化氢也会引起突发意识丧失和抽搐。直接损伤心肌作用明显。持续暴露接触初始亚致死剂量可引起眼部刺激,如结膜炎和角膜损伤及溃疡(天然气眼病),鼻腔和咽部粘膜刺激、头痛、乏力、共济失调、恶心、呕吐、胸闷和过度通气。某类表现似乎是对化合物刺激性气味的反应。伤者携带的硬币颜色变绿或发黑应高度怀疑硫化氢中毒。

系统性窒息性化学损伤的诊断

  • 临床评估

严重受影响的伤者在实验室检查之前就要及时治疗,主要依据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包括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异下降(由于静脉 血氧饱和度高于平时)和乳酸增高导致高阴离子间隙酸血症。

分诊

所有尚有脉搏的昏迷伤者都有潜在抢救价值,应分诊为需要紧急治疗。因为吸入暴露接触的伤者从被污染的环境中转移后通常不再继续恶化,症状缓解的清醒伤者可被分诊为可以延迟治疗(即当医护人员救治即刻可能死亡的患者 时,能够耐受短暂的治疗延迟)。

系统性窒息性化学损伤的治疗

  • 吸纯氧呼吸支持

  • 氰化物特效解毒剂

应特别注意气道、呼吸及循环。水带或不带肥皂都能够消毒皮肤;仅暴露接触蒸汽或气体的伤者通常不需要消毒。

氰化物导致的伤亡 需要立即吸入亚硝酸异戊酯0.2mL(1安瓿)每分钟30秒进行解毒;3%的亚硝酸钠10mL以2.5~5mL/min速度静注(儿童为10mg/kg),之后25%的硫代硫酸钠25~50mL,以2.5到5mL/min速度静注。如果可用,羟钴胺素5到10g静注可以替代。即使对于呼吸暂停的伤者,解毒剂也可能起效。如果缺乏解毒剂,通气和吸纯氧可能可以救命。无防护的口对口人工呼吸可能会使救援人员暴露接触伤者呼出的氰化物。

吸入烟雾造成的氰化物伤亡也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权威机构建议使用羟钴胺,而不是硝酸盐,因为羟钴胺不会像亚硝酸盐那样降低携氧能力(1、2)。然而,对于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亚硝酸盐的担忧可能被夸大了。尚未证实高压氧治疗可以改善氰化物中毒伤者的预后。

硫化氢 伤亡人员的支持治疗包括吸纯氧。亚硝酸盐,硫代硫酸钠,羟钴胺素和高压氧(用于氰化物中毒)都没有益处。但是,静脉内注射碳酸氢盐加葡萄糖可降低大鼠模型的致死率和昏迷时间,可尝试用于人体 (3, 4)。

治疗参考文献

    1. 1.Anseeuw K, Delvau N, Burillo-Putze G, et al。Cyanide poisoning by fire smoke inhalation: a European expert consensus. Eur J Emerg Med.2013;20(1):2-9.doi:10.1097/MEJ.0b013e328357170b

    2. 2.Kirk MA, Gerace R, Kulig KW。Cyanide and methemoglobin kinetics in smoke inhalation victims treated with the cyanide antidote kit. Ann Emerg Med.1993;22(9):1413-1418.doi:10.1016/s0196-0644(05)81988-2

    3. 3.Guidotti TL: Hydrogen sulfide: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human toxicity.Int J Toxicol, 29(6):569-581, 2010.doi: 10.1177/1091581810384882

    4. 4.Ng PC, Hendry-Hofer TB, Witeof AE, et al。Hydrogen Sulfide Toxicity: Mechanism of Action,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Development. J Med Toxicol.2019;15(4):287-294.doi:10.1007/s13181-019-00710-5

quizzes_lightbulb_red
Test your KnowledgeTake a Quiz!
下载默沙东 诊疗手册应用程序!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下载默沙东 诊疗手册应用程序!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
下载默沙东 诊疗手册应用程序!ANDROID iOS APPS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