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阿丝虫病由线虫中的丝虫 Loa loa感染所致。症状包括局限性皮肤血管水肿(Calabar丝虫肿)以及成虫在结膜下的移行。通过在外周血发现微丝蚴或观察到微丝蚴在眼中穿行可诊断。治疗药物为乙胺嗪。
主题资源
罗阿丝虫病主要局限在西非和中非的雨林地带。人类是所知的自然宿主。
Loa loa罗阿丝虫通过虻(Chrysops斑虻、[鹿虻或马蝇])叮咬传播。微丝蚴在人类宿主的皮下组织成熟为成虫;雌虫体长40~70mm,雄虫体长30~34mm。成虫会生产微丝蚴。成虫在皮下组织和眼结膜下移行,而微丝蚴则在血流中循环。蝇虫在白天(微丝蚴水平最高时)叮咬人类可导致感染。
Image from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Global Health, Division of Parasitic Diseases and Malaria.
感染有时可造成心肌病、肾病和脑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但不具有特异性。
Loiasis的症状和体征
多数感染者无症状。感染后产生的血管性水肿(Calabar肿胀)可见于人体的任何部位,但以肢体最为多见;这被认为是一种对移行成虫释放的变应原的过敏反应。在当地的居民中,水肿通常持续1~3日,但发生在旅游者中则时间更长也更加严重。虫体可穿过眼睛移行到结膜下。这种移行可能是令人不安的,但残留的眼睛损伤并不常见。
肾病通常表现为蛋白尿,可伴有或不伴有轻度的血尿,这被认为是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的。
脑病通常是轻度的,常伴有不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症状。
Loiasis的诊断
通过眼睛的检查发现结膜下的成虫
在眼中、或皮下找到成虫
通过显微镜或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观察或确定微丝蚴的数量
对有疾病流行地区接触史的移民或旅行者中,如眼部发现成虫,出现Calabar肿胀或原因不明的外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应怀疑罗阿丝虫病。
偶尔,通过观察在结膜下迁移的成虫或通过在从眼睛或皮肤上移除并鉴定为罗阿丝虫来确认罗阿丝虫的诊断。
显微镜下检测外周血中的微丝蚴可确定诊断;应量化每毫升血液中的微丝蚴数量。应在上午10点至下午2点之间采血,因为这时候的微丝蚴血症水平最高。
但抗体血清学检测不能区分Loa loa罗阿丝虫和其他种丝虫感染。Loa罗阿丝虫特异性抗体检测已经开发应用,但在美国并不普及。此外,阳性血清学检测不能区分过去和当前的感染。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寄生虫实验室可以应用实时定量PCR(qPCR)进行明确诊断并确定微丝蚴的载量。
在对来自非洲流行地区的人群应用乙胺嗪或伊维菌素治疗其他疾病时,应排除罗阿丝虫 感染, 因为这些药物对患有罗阿丝虫病的患者有极大的不良反应。如果患者血液中罗阿微丝蚴≥ 8000/mL,用乙胺嗪或伊维菌素治疗时可能出现致命性脑病,这是由微丝蚴死亡时释放的抗原所导致的。
Loiasis的治疗
乙胺嗪
对于重度感染,用阿苯达唑和/或血浆分离术进行初始治疗
罗阿丝虫病的治疗很复杂。乙胺嗪(DEC)是唯一既能杀死微丝蚴又能杀死成虫的药物。在美国,只有在实验室确诊了罗阿丝虫病后才能从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获得治疗用药;临床医生在开始治疗前应寻求专家建议,在开始DEC治疗之前,他们应该做以下几点:
检测血液中微丝蚴的数量,因为使用DEC治疗重度感染(≥ 8000微丝蚴/mL 血液)时会导致潜在的致命性脑病
排除合并盘尾丝虫感染,因为DEC可导致盘尾丝虫病患者的严重过敏反应(马佐提反应),并可能会加重盘尾丝虫病患者的眼部和皮肤病变
临床医师在检测微丝蚴的数量时应寻求专家协助,从而确定感染的严重程度。
轻度感染的治疗
有症状的绦虫和 < 8000 微丝蚴/mL 血液的患者每天服用 3 次 DEC 2.7 至 3.3 mg/kg,共 21 天。
重度感染的治疗
在重度感染的患者中,丝虫抗原(随着乙胺嗪杀死微丝蚴而释放出来)可能会激发脑病,进而导致昏迷和死亡。血液中微丝蚴的量≥8000/mL的罗阿丝虫病患者有出现这种不良反应的风险,可通过成分输血或应用阿苯达唑200mg每日2次口服共21天进行预防;目的是在启动DEC治疗前将血液中微丝蚴的量>减少到<8000/mL。有时可能需要进行多个疗程的DEC治疗。
对于经过≥2次DEC治疗疗程仍失败的患者可给予轮治疗与DEC患者可给予阿苯达唑200mg每日2次口服共21天治疗。
也可应用伊维菌素清除微丝蚴,但最好是选择阿苯达唑,因为该药起效较慢,加剧脑病的危险性也较小。
预防Loiasis
每周一次口服二乙基氨基马嗪 (DEC) 300 mg 可用于预防长期前往流行地区的旅行者的loiasis。
应用驱虫剂(包括氯菊酯浸泡过的衣服)以及穿着长袖衣裤可以减少感染斑虻的叮咬。因为虻多在白天叮咬,所以蚊帐的作用不大。
关键点
人类是所知的Loa loa, 自然宿主。
大多数感染者无症状,但有些患者有血管性水肿(卡拉巴丝虫性肿块),主要发生在四肢,或者报告蠕虫在他们的眼睛上移动。
通过显微镜检查外周血标本,应在上午10点至下午2点之间采血,因为这时候的微丝蚴血症水平最高。通过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确诊和测定微丝虫的浓度。
偶尔,可通过观察在结膜下迁移的成虫或通过外科手术从眼睛或皮肤上移除并鉴定为罗阿丝虫来确诊罗阿丝虫病。
二乙基卡巴嗪是唯一能杀死微丝虫和成虫的药物,不应用于同时感染 Onchocerca volvulus的患者; 在美国,它只能从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获得。
寻求专家协助,测定微丝蚴的数量并确定感染的严重程度,在开始治疗前需要征求专家意见。
对于重度感染的患者,推荐采用单采血液成分的手段或阿苯达唑预处理,因为在这些患者中,在乙胺嗪杀死微丝蚴后可能出现大量丝虫抗原释放,进而引发脑病,导致昏迷和死亡。
曼氏线虫病是指由丝状线虫常现曼森线虫、常现曼森线虫链尾曼森线虫引起的疾病。传播是通过叮咬蠓或蚋来实现的。 感染通常无症状,但可能会出现症状。 诊断 M. perstans 和 M. ozzardi 通过鉴定血液涂片中的微丝蚴来确认; 二者都没有明显的周期性,因此可以随时抽取血液。诊断 M. streptocerca 基于鉴定皮肤切片或活检组织中的微丝蚴。治疗取决于感染的曼森丝虫种类。
三种曼森氏菌引起大多数人类疾病。与其他丝虫病一样,它们的生命周期很复杂(见 DPDx-公共卫生问题寄生虫的实验室鉴定:曼氏杆菌病)。
曼森线虫
Mansonella perstans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从巴拿马到阿根廷的美洲,通过蠓(库蠓属)叮咬传播。据估计全球有超过1亿人感染。成虫生活在胸膜腔,心包腔,腹膜腔,腹膜后腔和肠系膜。 在血流中发现无鞘微丝蚴。蠓从受感染的人身上吸食血液时会发生感染。
大多数感染是无症状或轻度的。 迁移成虫会引起短暂的皮下肿胀,类似于 罗阿丝虫 (卡拉巴肿胀),心包或胸膜炎症,结膜结节,视网膜损伤和眼周发炎。 非特异性症状包括瘙痒,荨麻疹,关节痛和不适。神经精神病症状,脑膜脑炎和肝炎在极少数情况下可归因于M. perstans。
诊断 M. perstans 通过鉴定血液涂片中无鞘微丝蚴。白天和晚上均可在血液中发现微丝蚴。常伴随嗜酸性细胞增多。
常现曼森线虫对用于治疗其他丝虫病的药物(包括二乙碳酰氨嗪)具有相对耐药性。用多西环素(每日200mg,持续4至6周)靶向治疗成年常现曼森线虫中的内共生沃尔巴克氏菌,能够中断成虫的繁殖,并且可以治愈的。沃尔巴克氏菌 已经在来自马里、喀麦隆、加纳和加蓬 曼森线虫中证实。在乌干达存在 沃尔巴克氏菌 在乌干达,可能是由于方法上的限制或存在多种菌株曼森线虫.强力霉素已被证明在马里和加纳有效,但强力霉素在治疗感染的地区的效用 沃尔巴克氏体 没有被系统地研究过。在强力霉素无效的情况下,与单药治疗相比,二乙基氨基甲嗪和甲苯咪唑联合治疗 3 周可提高活性。
奥式曼森线虫
Mansonella ozzardi 在中美洲和南美洲以及许多加勒比海岛屿上很流行。人类是感染的主要宿主。奥式曼森线虫 通过咬蠓(库蠓属)和蚋(Simulium amazonicum)传播。生命周期类似于 M. perstans,除了成虫生活在淋巴管,胸腔和腹膜腔中。血液和皮肤中均存在微丝蚴。
大多数人 M. ozzardi 感染无症状,但有些有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痛,发烧,头痛或肺部症状。据报道,巴西亚马逊地区存在M. ozzardi 微丝蚴血症引起的角膜炎。
诊断 M. ozzardi 通过鉴定血液或皮肤样本中的微丝蚴来确认。可以随时抽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常见。血清学检查可能也可用于识别感染,但不是特异性的。
用伊维菌素(200 mcg/kg口服)治疗,作为单剂量)。用伊维菌素治疗前,如果患者去过流行这两种寄生虫病的非洲中部地区,则应评估患者是否合并感染罗阿丝虫(这是另一种丝虫寄生虫),因为伊维菌素可能会在合并严重罗阿丝虫感染的患者中引起不良反应。内共生Wolbachia见于 M. ozzardi, 但是强力霉素对治疗的疗效尚未评估。
链尾丝虫
M. streptocerca 在非洲西部和中部以及乌干达的热带雨林中传播。M. streptocerca患病率未知。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偶尔会感染,但不是主要的感染宿主。M. streptocerca的生命周期类似于 M. perstans,除了成虫寄生于躯干上部和肩部的真皮中。 皮肤中发现微丝蚴。大部分感染M. streptocerca的患者没有症状。可以观察到真皮增厚,色素减退的斑疹,双侧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不像 盘尾丝虫, 成人M. streptocerca不形成皮下结节。
通过皮肤切片或活检组织中发现微丝蚴作出M. streptocerca感染的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常见。血清学检查可能有助于识别丝虫感染,但不是特异性的。
使用2 mg/kg的二乙基氨基甲嗪(DEC),每天3次,持续12天,用于治疗链球菌。DEC可杀死微丝蚴和成虫。但死亡的微丝蚴释放抗原可以加剧皮肤和全身症状。由于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并发O. volvulus 或严重Loa loa感染的患者不应使用DEC。
伊维菌素(单剂量150 mcg/kg)可以减少 M. streptocerca微丝蚴负荷, 但其对感染过程的影响尚不确定。用伊维菌素治疗前,如果患者去过流行这两种寄生虫病的非洲中部地区,则应评估患者是否合并感染罗阿丝虫(这是另一种丝虫寄生虫),因为伊维菌素可能会在合并严重罗阿丝虫感染的患者中引起不良反应。目前尚不清楚M. streptocerca是否携带Wolbachia或强力霉素在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