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病是由Actinomyces israelii 衣氏放线菌Actinomyces引起局部慢性或血源性厌氧菌感染。表现为局部脓肿伴多个引流窦道形成,结核样肺炎或轻度全身症状。诊断主要是靠病原体分离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 治疗主要是长程抗生素治疗和手术。
(参见厌氧菌概述。)
致病微生物Actinomyces属(最常见的是A. israelii),多共生于人体牙龈、扁桃体和牙齿上,也可能存在于肠道和阴道内。不过,许多感染是由多种微生物造成的,多与其他细菌感染合并存在,比如口腔厌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或聚集杆菌 [先前称为放线杆菌属] 伴放线杆菌, 杆菌科等,这些菌多可以通过病损处培养确诊。
放线菌感染常发生于成年男性,并且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其中在颈面部(肿块状颌),牙周病是最常见的进入途径。
肺部主要是由口腔分泌物吸入导致;
腹腔多是由憩室破溃、阑尾穿孔或外伤引起;
局部盆腔感染往往是特定种类的宫内避孕器植入的并发症;
其他部位,很少见,可由原发病灶播散导致感染,偶可由血行播散引起。
放线菌病的症状和体征
放线菌感染的典型表现为多发性、小的融合脓肿灶,表面有硬结,伴周围肉芽组织生成。病灶容易破溃形成窦道,窦口溢脓性液体,表面有硫磺颗粒生成(环形或球形,淡黄色,直径多小于≤1毫米)。不含硫的硫磺颗粒因其外观呈黄色而得名。 它们由缠结的Actinomyces分枝菌丝组成。 病灶可以蔓延至邻近组织,但很少侵入血液引起血性感染。
颅面部感染起始症状是在口腔黏膜或颈部皮肤出现小的肿块,质硬,可有压痛;亦可表现为下巴骨膜下肿胀;之后肿块逐渐变软,形成窦道或瘘管,溢出硫磺颗粒。颊部、舌、咽部、唾液腺、颅骨、脑膜以及颅内都可能被累及,但通常是由感染灶直接扩散导致。
腹部感染,肠道(常为盲肠与阑尾)及腹腔受感染。典型表现为腹痛、发热、呕吐、腹泻或便秘、消瘦等,腹部可出现一个或者数个包块,若有包块形成还可出现肠梗阻表现;肠窦道或瘘管形成后,还可累及腹壁。
盆腔局部感染也可形成,表现为白带异常和下腹痛。
胸部感染肺内感染的表现类似结核(TB)。广泛累及后出现胸痛、发热、咳嗽、咳痰,发热、咳嗽、咳痰,胸腔穿透后,还可形成慢性窦道。
全身感染者,病灶可随血液蔓延至皮肤、椎体、颅内、肝脏、肾脏、输尿管或盆腔,女性患者可能累及盆腔。 各种临床表现,如背痛、头痛、腹痛等,表现与累及部位相关。
放线菌病的诊断
显微镜检查
培养
临床疑似诊断可经A. israelii 或痰Actinomyces (经内窥镜采集最佳)、脓液或活检组织样本培养发现放线菌。 影像学检查(如胸片,腹部或胸部CT)可根据临床表现进行选择。
脓液和组织中有特征性的硫磺颗粒或结节肿物,镜下可见波浪形纤维、脓细胞和碎屑,四周有透明折光性棒状细丝,呈放射状排列,可进行苏木精-伊红或革兰染色。当怀疑是放线菌时应通知实验室,因为需要特殊的操作流程来分离和鉴定这些种类的微生物。
感染结节可被误认为是组织恶性增生;肺部病变需与结核和肿瘤相鉴别;腹部病变多位于回盲部,因此诊断存在一定困难,除非有剖腹手术的指征或腹部窦道破溃流脓;
放线菌病的治疗
大剂量青霉素
大多数放线菌感染的患者对抗生素有效,但治疗效果往往较慢,尤其是存在广泛皮肤硬结的患者,由于病损处血供较差,而导致了愈合缓慢。因此,治疗一般需持续8周,有时甚至需延长至≥1年,直至症状和体征缓解。
最常用的是大剂量青霉素G300万~500万单位静滴,每6小时一次,疗效良好。2~6周后可换用青霉素V 1g 口服,一天4次。口服四环素500mg,每6小时一次,或多西环素 100mg 每12小时一次,可替代青霉素。米诺环素、克林霉素和红霉素也可用于治疗。抗生素最好选广谱,以对其他合并感染菌也有效。
与宫内节育器相关的盆腔放线菌病的治疗也涉及取出宫内节育器。广泛的盆腔疾病可能需要引流腹腔内脓肿,有时需要行子宫切除术和输卵管卵巢切除术。
另外,有报道显示高压氧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手术清创在一定情况下可以选用。小的脓肿可抽吸,大的需引流,瘘管需手术切除。
放线菌病的预后
放线菌病病情进展比较缓慢。预后好坏与诊断及时与否直接相关,颈面部感染,或逐渐加重的肺部、腹部和全身性感染,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预后尤其如此。
关键点
放线菌病通常累及多个小脓肿,且互相经窦道相联,可见脓性分泌物渗出。
感染通常发生于面颈部、肺部或腹腔和盆腔器官。
显微镜下,放线菌 Actinomyces 表现为特殊形态的硫磺颗粒(圆形或球形颗粒,通常是微黄,并直径 ≤ 1mm)或分支和无分支的波状细丝聚集团块。
大剂量青霉素通常是有效的,但必须长期使用(8周〜1年)。
可能需要外科引流脓肿和瘘管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