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法 进行患者培训
痱是由于汗液堵塞,蒸发不畅而残留于皮肤中所引起的皮肤病变。诊断是基于临床的。治疗包括保持患处凉爽干燥以及使用外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皮疹。
(参见于汗腺疾病概述)
结晶性粟粒疹
DR HAROUT TANIELIAN/SCIENCE PHOTO LIBRARY
红色粟粒疹(痱子)
Photo courtesy of David M.Pariser, MD.
痱最常见于温暖潮湿的季节,亦可见于寒冷天气中穿着过多的、住院的或卧床的患者。
皮损形态会因受堵塞汗管分布深度各异而不同。
晶状粟粒粟疹是由于表皮最浅层汗管堵塞,角层下汗液残留引起,表现为澄清的水滴状小水疱,轻压即可破裂。
红色粟粒疹(痱子)是表皮中层汗管堵塞,表皮和真皮处汗液潴留而成,形成疼痛而瘙痒的丘疹(刺痛)。
脓疱性粟粒疹与红色粟粒疹相似,但表现为脓疱而非丘疹。
深部粟粒疹是真表皮交界处真皮乳头部的汗管入口堵塞,真皮内汗液潴留导致,形成的丘疹比红色粟粒疹更大更深。这些丘疹常常十分疼痛。
粟粒疹的诊断
临床评估
痱子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在炎热环境中或皮肤包裹密实时(如长期躺在病床上背靠着床板的住院或卧床的患者)出现。
粟粒疹的治疗
冷却和干燥皮肤的措施
对于皮疹,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
痱子的治疗方法包括降温,保持皮疹部位干燥,避免可能引起出汗的情况,最好能保持在空调环境中。
应避免穿不透气的衣服和涂抹浓厚软膏。
若皮疹加重,可外用糖皮质激素霜或洗剂,有时可加用少许薄荷脑。
Test your KnowledgeTake a Qu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