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类固醇:用途和副作用

皮质类固醇是现有的最强效抗炎药物。它们可用于发生炎症的任何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其他结缔组织疾病、多发性硬化症,以及由于癌症、哮喘发作和严重的过敏反应引起的脑肿胀等紧急情况。炎性反应严重时,使用这类药物常常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皮质类固醇可

  • 静脉给药(静脉内——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

  • 经口给予(口服)

  • 直接应用于发炎区域(局部使用;例如滴眼液或皮肤软膏)

  • 吸入(如肺部吸入制剂,用于治疗哮喘和 COPD 等疾病)

  • 注入肌肉(肌注)

  • 注入关节

例如,治疗哮喘时皮质类固醇可用作吸入制剂。治疗花粉热(过敏性鼻炎)时它们可用作鼻喷雾。治疗眼部炎症(葡萄膜炎)时可用作眼药水。治疗特定皮肤疾病(如湿疹和牛皮癣)时,可以直接用于患处。它们可被注入由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其它病症导致发炎的关节。

皮质类固醇是与皮质醇(或称可的松)具有相同作用的合成物,皮质醇是由肾上腺外层(皮质)产生的一种类固醇激素——因此称作“皮质类固醇”。很多合成的皮质类固醇比皮质醇的作用更强,作用的持续时间也更长。皮质类固醇和合成代谢类固醇化学性质相关,但是作用不同,合成代谢类固醇(如睾酮)由身体产生,有时会被运动员滥用。

皮质类固醇的代表性药物有强的松、地塞米松、氟羟氢化强的松、倍他米松、倍氯米松、氟尼缩松和氟替卡松。所有这些药物均为强效药物(不过效能取决于使用剂量)。氢化可的松是一种较为缓和的皮质类固醇,为非处方药的皮肤软膏剂。

皮质类固醇抑制炎性反应,可降低身体抗感染的能力,特别是当口服或通过静脉给药时。由于这种副作用,当存在感染时要格外小心。口服和静脉注射使用可能导致或加重高血压、心力衰竭、糖尿病、消化道溃疡和骨质疏松症。因此,只有当利大于弊时,皮质类固醇才可用于以上情况。

当它们口服或通过注射超过约 2 周时,皮质类固醇不应突然中断。因为药物抑制肾上腺产生皮质醇,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恢复这种功能。因此,在用药后期应逐渐减少剂量。服用类固醇激素时应严格遵守医生的剂量指导,这很重要。

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特别是大剂量时,尤其是通过口或静脉给药时,总会产生很多不良反应,几乎涉及人体的每个器官。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皮肤变薄伴皮纹和瘀癍、高血压、血糖水平升高、白内障、面部浮肿(满月脸)、腹部肿胀、上臂和腿变细、伤口愈合不良、儿童发育迟缓、骨钙丢失(可导致骨质疏松)、饥饿、体重增加和情绪波动。吸入型皮质类固醇和皮肤外用皮质类固醇的副作用远远少于口服、静脉输注或注射剂型。

在这些主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