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或治疗哮喘的药物

作者:Victor E. Ortega, MD, PhD, Mayo Clinic;
Manuel Izquierdo, DO, Wake Forest Baptist Health
已审核/已修订 3月 2022 | 修改的 9月 2023
浏览专业版

药物可使大多数哮喘患者过上相对正常的生活。大多数用于治疗哮喘发作的药物都可以用于预防发作(通常剂量较低)。(另请参见哮喘。)

治疗基于两类药物:

  • 抗炎药

  • 支气管扩张药

抗炎药 可抑制引起气道狭窄的炎症。抗炎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可以吸入,口服或静脉给予),白三烯调节剂以及肥大细胞稳定剂。

支气管扩张剂可松弛和扩张气道。支气管扩张剂包括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包括迅速缓解症状药物和长效控制药物)、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和茶碱。

直接改变免疫系统的其他类药物(称作免疫调节剂)有时也用于严重哮喘患者,但大多数患者不需要免疫调节剂。

β-肾上腺素能药物

短效β-受体激动剂

短效β-受体激动剂是缓解发作的最佳药物。它们可预防运动诱发的哮喘。这些药物被称作支气管扩张剂,因为它们可刺激β-肾上腺素能受体而扩张气道。作用在全身所有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支气管扩张剂,如肾上腺素,引起副作用包括心跳加快、烦乱不安、头痛及肌肉震颤。主要作用于肺内细胞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支气管扩张剂(例如沙丁胺醇)对其他器官的影响很小,因而不良作用很少。多数β-受体激动剂,特别是吸入制剂,可在数分钟内起效,但作用仅维持2~6小时。

哮喘患者如果出现比推荐剂量更多的β-受体激动剂需要量,应尽快寻求医学帮助。需要额外使用,特别是连续使用,提示支气管收缩恶化,这可能具有危险性,甚至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和死亡。

长效β肾上腺素能药物

可采用长效 β-肾上腺素能药物,但它们是用于预防而不是治疗哮喘发作。长效 β-肾上腺素能药物的有效期约为 12 小时,因此患者通常每天需要服用两剂。

一般不主张单用长效β-肾上腺素能药物,因仅使用此类药物可轻微增加死亡风险。因此,医生常将其与吸入性皮质类固醇一起使用。

超长效 β-肾上腺素能药物

超长效 β-肾上腺素能药物的效力可长达 24 小时,因此患者每天只需要一剂。

也不能单独使用超长效 β-肾上腺素能药物,因为它们可能与长效药物一样会导致死亡风险增加。因此,医生常将其与吸入性皮质类固醇一起使用。

使用吸入性 β-肾上腺素能药物

吸入性β-肾上腺素能药物最常通过计量吸入装置(含有受压气体的手持式药液筒)吸入。压力促使药物成为含规定剂量药物的微型气雾。吸入法可使药物直接沉淀于气道,因而起效迅速,但有严重阻塞时药物则不能进入气道。对使用计量吸入器有困难者,可采用贮物器或储存器,这些器具增加被送到肺组织的药物的剂量。这些装置能增加药物进入肺部的量。对于任何类型的吸入器,适当的技术才是关键。若装置使用不当,则药物无法到达气道。

干粉药物配方适用于许多支气管扩张剂。粉末配方可方便一些患者使用,部分原因在于在使用定量吸入器时需要的呼吸配合更少。

β-肾上腺素能药物还可通过使用雾化器直接送肺内。雾化器通过压缩空气产生持续的药雾,使用时不必与呼吸运动相协调。雾化器通常可携带,而有些设备甚至可以插入汽车的电源接口中。雾化器和定量吸入器通常以单次剂量输送不同量的药物,但是两者都能够向肺部输送足够量的药物。在呼吸舒适且不深呼吸的患者中,雾化器疗法不太可能到达更深的气道,使得雾化疗法不如正确使用的定量吸入器或干粉剂配方有效。

其他支气管扩张药,包括通过雾化器吸入的抗胆碱能药物异丙托溴铵,可与 β-肾上腺素能药物联用治疗急性发作。已有异丙托溴胺与沙丁胺醇联合置于计量吸入器可供使用。

还可使用其他类型的 β-肾上腺素能药物。β-肾上腺素能药物有液剂、片剂或针剂形式服用。但口服药物往往比吸入剂或注射剂起效慢,而且更易导致副作用,因此医生不常使用。副作用包括心律异常,特别是药物过量时。

如何使用带储雾罐的定量吸入器

  • 取下吸入器和储雾罐的盖子,摇晃吸入器。

  • 将储雾罐连接到吸入器。

  • 充分呼气一秒或两秒。将尽可能多的空气排出肺部。

  • 将储雾罐放在上下齿间,用嘴唇紧紧含住。

  • 通过口腔缓慢呼吸。

  • 按压吸入器顶部,保持缓慢而深长的呼吸。

  • 将储雾罐从嘴里取出。

  • 屏息 10 秒(或尽量长的时间)。

  • 呼出,如需第二剂,在 1 分钟后重复上述步骤。

  • 盖回吸入器和储雾罐的盖子。

抗胆碱能药物

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和噻托溴铵,可阻断乙酰胆碱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及分泌过多黏液。通常吸入此类药物。对于已给予 β-肾上腺素能药物或吸入性皮质类固醇的患者,这些药物会进一步扩宽(扩张)气道。

白三烯调节剂

孟鲁司特、扎鲁司特和齐留通等白三烯调节剂也可用于帮助控制哮喘。这些抗炎药可阻断白三烯的作用或合成。而白三烯是机体产生的可引起气管收缩的物质。这些口服药物更常用于预防哮喘发作,而非治疗它们。

肥大细胞稳定剂

吸入式肥大细胞稳定剂包括色甘酸钠和奈多罗米。这些药物可抑制肥大细胞内炎症化学的释放,从而使气道不容易狭窄。因此,它们也是抗炎药。它们用于预防而不是治疗哮喘发作。肥大细胞稳定剂对哮喘患儿及运动性哮喘者有帮助。这些药物非常安全,即使患者没有症状也应定期使用。

皮质类固醇

皮质类固醇阻断机体炎症反应,对减缓哮喘症状尤其有效。它们是抗炎活性最强的药物,且作为哮喘的重要治疗组成部分已数十年。

皮质类固醇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使用。通常吸入式最佳,因为它们直接向气道给药,将通过身体给药的量降到了最低。吸入制剂可用于预防发作并改善肺功能。吸入皮质类固醇有几种强度,通常一天使用两次。患者吸入药后应漱口以降低发生口腔真菌感染(鹅口疮)的可能性。大剂量口服或静脉给药皮质类固醇常用于缓解重度哮喘的发作,一般应连用1~2周。哮喘发作后几天可以口服皮质类固醇,仅当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可以控制症状时才考虑长期处方。

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使气道对一系列刺激因素的敏感性降低,从而逐渐减少哮喘发作机会。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尤其是大剂量口服,可能会引起副作用,包括肥胖、骨质疏松症、白内障、容易瘀伤、皮肤变薄、失眠、血糖水平升高以及(非常罕见)精神错乱。一些研究认为儿童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会导致发育迟缓。但是使用吸入式皮质类固醇的多数儿童最终都达到了预期的成人高度。

免疫调节剂

主要针对另一种叫IgE的免疫球蛋白。Omalizumab 用于呈现严重过敏反应伴血 IgE 水平增高的哮喘患者。Omalizumab 可阻断 IgE 与肥大细胞的结合,从而阻断后者释放导致气道缩窄的炎症物质。它可减少患者口服皮质类固醇的需求量,并有助缓解症状。这种药物每2到4周皮下注射一次。

Benralizumab、dupilumab、mepolizumab 和 reslizumab 是靶向引起气道炎症的分子(白介素)的抗体。它们用于治疗由过敏原引起严重哮喘的患者。Mepolizumab 可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减轻哮喘症状,并减少对皮质类固醇的需求。Mepolizumab 每 4 周皮下注射一次。Reslizumab 可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并减轻哮喘症状。该药每 4 周静脉注射一次。对于血流中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一种白细胞)的患者,除其他哮喘药物外,还可给予 benralizumab 和 dupilumab。

有时,在给予这些药物后会发生严重过敏反应(速发型过敏反应),因此,这些药物需在受到监督的医疗环境下给予,如门诊诊所或医生诊疗室。

甲基黄嘌呤类

茶碱,是甲基黄嘌呤类的一种,是另外一种支气管扩张药物。现在该药使用不如过去多。茶碱通常口服。口服茶碱有很多剂型,包括短效的片剂和糖浆剂及长效的稳定释放的片剂和胶囊。茶碱主要用于预防哮喘。

医生可测定血茶碱浓度并严密监察。药物浓度太低没有治疗效果,太高可致致命性心律失常或癫痫大发作。哮喘患者首次使用茶碱时可出现轻微神经紧张,并可能出现头痛。这些副作用随机体对该药物的适应而消失。大剂量可致心动过速、恶心或心悸。也可有失眠、易怒、呕吐和癫痫发作。发生这些副作用是茶碱比其他药物使用频率更低的原因之一。

表格
表格

预防和治疗哮喘的其他药物

其他药物偶尔用于治疗哮喘。在特定情况下可使用这些药物。通常在急诊科静脉注射镁来治疗急性发作。

其他可给予用于治疗慢性哮喘的药物包括用雾化器给予利多卡因或肝素、秋水仙碱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支持使用任何这些疗法的证据有限,因此这些药物的使用频率要低得多。

对于吸入皮质类固醇的患者和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如年龄较大、家庭成员患有骨质疏松症、饮食中钙和维生素 D 含量低或身形瘦弱)者,可能需服用钙和维生素 D 补充剂以及二磷酸盐来保持骨密度。

了解更多信息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帮助的英文资料。请注意,本手册对该资料中的内容不承担责任。

  1. 过敏和哮喘组织(Allergy and Asthma Network):哮喘药物和治疗:有关治疗哮喘的药物和预防哮喘发作的技巧的信息

  2. 美国过敏、哮喘和免疫学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Allergy, Asthma and Immunology): 哮喘概述:哮喘的一般信息,包括避免触发哮喘和治疗症状的信息

  3. 美国哮喘和过敏症基金会(Asthma & Allergy Foundation of America):哮喘治疗:有关治疗哮喘的不同类型药物的信息

quizzes_lightbulb_red
Test your KnowledgeTake a Quiz!
ANDROID APPS in CHINA iOS
ANDROID APPS in CHINA iOS
ANDROID APPS in CHINA iOS